金惠
摘 要: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是繪畫寫生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引導性、啟發性以及創新性等特征。基于此,以小學美術學科為例,著重探究寫生繪畫教學中,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的教學把握要點,以達到發揮學科啟發性作用,促進學生能力進步的目的。
關鍵詞:繪畫寫生;局部和整體;小學美術
美術學科,是小學教學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師準確把握住學科教學要點,針對性開展教學,在培養學生美術感知能力上發揮著突出性作用。因此,關于繪畫寫生過程中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剖析,是小學美術教學方法探索的指導理論。
一、小學美術教學目標
依據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實踐指導綱要可知,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目標主要分為:其一,結合小學美術學科教材,指導學生學會簡單的美術繪畫方法、繪畫技巧以及把握繪畫原則,為學生后續藝術能力培養奠定基礎;其二,學生應通過自主探究方法、小組合作方式以及情景感知等策略,學會如何在合理運用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具藝術價值的產物,實現個人認知層面和實踐層面的同步提高;其三,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過程,應是藝術審美能力、賞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三維式發展,引導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同步提高。因此,關于小學美術寫生教學過程中,整體與部分之間協調運用方法的教學策略探究,自然也是實現這一教學三維目標的主要方式[1]。舉例而言,某小學美術教師開展學科教學時,就依據教學改革指導綱要目標,進行了畫面與繪畫主體之間關系的剖析,這就是該教學目標具體實踐的體現。
二、繪畫寫生過程中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為了充分激發小學生內在審美與創作能力,就要在實踐教學中合理寫生定位繪畫中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筆者將其歸納為:
(一)關于局部與整體的教學定位
實行小學美術教學期間,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繪畫創作中的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首先應讓學生明晰繪畫中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由此,教師需要從具體事物和抽象視角上,同時對學生的學科學習方式進行趨向探究。所謂具體事物上的引導,是給予具體的物象上引導;而抽象上的定位,是從美術作品創作的繪畫思路上,引導其形成良性的周期調節體系。
舉例來說,某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期間,就尤為注意美術學科授課期間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的教學。教師以《走進大自然》課程內容為例,進行整體與局部之間關系的教學授課。其一,教師結合課程授課的具體內容,讓學生欣賞由各色樹葉拼接的圖畫,并以這幅畫為主體,進一步說明了“一幅畫”就是一個整體,而畫中多片“葉子”,就是多個小個體。其二,教師組織學生一同到操場上、花園中,尋找自然景色一角進行寫生創作,教師在學生創作期間,又將“整體與部分”的理論關系進行具體創作方法的指導。其三,待班級中所有學生都完成課程創作后,教師以點名課堂互動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個人美術作品中的“整體與部分”,最后教師再進行內容總結。
本小節中所敘述的內容中,教師借助學科教學課程對學生進行了“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的引導敘述。一方面,教師充分發揮主導性作用,在課堂中以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教學核心內容的授課引導;另一方面,教師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在教學課堂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實行研究內容的深入性剖析與論述。由此,本小節所敘述的內容,自然也是繪畫寫生過程中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定位的有效探究方法。
(二)全面與局部承接的思維藝術
實踐教學期間把握好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也是小學美術教師授課期間必須要關注的實踐要點之一。概括而言,是讓學生認識到整體與部分均是美術創作內容的一部分,只是對事物的認知角度不同,即差別性美術創作思維;同時,整體與部分的教學內容剖析期間,也需要從創作思維意識層面上解析創作整體思路[2]。這樣思維認知高度不同的思維探究方法,主要是從美術學科思維意識層面上定位教學策略。
舉例而言,某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授課期間,為了確保學生對整體與部分的美術學習內容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就結合學科書本內容,相應地進行了實踐探索思路的具體探索。本次實踐授課的內容為《我設計的一本書》為核心,具體實踐的要點可歸納為:(1)教師以實體教科書為例,首先介紹了書本設計中都包括基本要素:封面、尾頁、內容三部分;(2)然后以書本封面為例,又再次細化其教學內容。書封面部分主要包括了書名、插圖以及出版社等具體的信息內容。然后,教師采取個人示范的方法進行創作。(3)教師分別繪畫了一本完整書、一個書本的封面、一個書本的尾頁、一個書本打開狀內容,然后讓學生從不同的欣賞視角上認識書本創作的定位不同,會有不同的繪畫效果;(4)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堂授課內容引導下進行創新探究。
本小節中所提到的,結合學生階段性學習資料,合理進行教學思路上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探究的過程。一方面是從學科教學內容的分析上,進行了整體與部分之間美術學科知識研究;另一方面,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具體實踐思路的視角上進行了整體與部分個人認識高度的引導。由此,該種學科教學方法,不僅很好地整合了小學教學階段教學目標與授課方法之間的關系,還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創新探究思路,由此,它是一種較科學的學科教學實踐方式。
(三)以觀察法進行繪畫要素的調控
以觀察法進行繪畫要素的綜合把握與控制,也是小學階段繪畫寫生過程中,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授課需要把握的要點之一。一般而言,美術學科教學期間的繪畫創作觀察法,主要包括:瞇眼、瞪眼以及回復觀察三方面。其中瞇眼觀察法,是指在全面把握美術繪畫畫面的基礎上,進行繪畫結構的整體與部分的切分;瞪眼法,是指在繪畫寫生期間,合理進行繪畫整體畫面中局部要點的尋找過程;而回復觀察法,是指在繪畫創作期間,采用尋找核心元素觀察的方式,對繪畫寫生的局部與部分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