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仁
摘 要:情境導入是較為重要而特殊的一種,其鮮明特點和最大優勢就在于“以情動人,以境入勝”,通過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特定情境誘發學生情感體驗,進而調動其學習動機和主觀能動性。作為一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情境導入法有著自身鮮明的優勢,一線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并勤于總結,以期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功效。結合具體案例系統探討了小學語文情境導入法的幾種具體方式,即語言描述情境導入、圖片或視頻情境導入、實物演示情境導入、現場游戲情境導入,冀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關鍵詞:情境導入法;課堂導入;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教學體會
新課標理念強調教學活動要注重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課堂導入的意義愈顯突出,因為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從而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在眾多的課堂導入方法中,情境導入是較為重要而特殊的一種,其鮮明特點和最大優勢就在于“以情動人,以境入勝”,通過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特定情境誘發學生情感體驗,進而調動其學習動機和主觀能動性。就小學語文而言,情境導入顯然更具效用,因為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每一篇課文對于好奇心較強的小學生而言都是一個有待求索的新天地,而用以導入新課的情境則可視為學生投入一片新天地的前站。通常來說,情境導入的關鍵是結合課程特點采取合理的方式靈活創設情境,這體現了教學的藝術性,同時也是很多教師感到難以把握的地方,本文擬結合教學實例對情境導入的幾種具體方式進行較為細致的探討,冀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一、語言描述情境導入
眾所周知,語言的運用是一門藝術,切中要害的、藝術化的語言表達往往可以開啟聽者的心扉,直達其心靈深處。語言描述情境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導入情境,也是語文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的教學技能,即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情境,引發學生想象,促進其情感體驗的產生。通常來說,語言情境導入相對更適用于情感色彩濃厚的課文,當然,其關鍵是在把握住課文基調的基礎上選準最容易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切入點,加以到位的渲染進而營造一種動人的情感氛圍。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可以創設如下語言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年夜是美好的,說說自己過大年夜的感受吧。
生:興奮、歡樂、期待……
師:是啊,對我們來說,大年夜是喜慶美好的,全家團圓,開開心心,充滿著歡聲笑語和幸福快樂。然而在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中,卻有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她的大年夜卻是與我們完全相反,充滿了不幸和悲哀。黑暗陰冷的大街上,她衣衫單薄,瑟瑟發抖,甚至光著腳到處走動。因為迫于生活的壓力,即使在大年里里,她也要拿著一把火柴到處叫賣……她的遭遇令人同情。下面,就讓我們走入今天這一課,去看看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令人心酸的故事……
這樣,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悲哀慘傷的畫面,使學生通過想象感受這個小女孩的可憐遭遇,扣動其心弦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其好奇心,從而使學生通過這一簡單的描述情境投入課文中的故事中來。而該語言情境的創設與課文整體感情基調是相符合的,這有利于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好地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
二、圖片或視頻情境導入
圖片或視頻情境可以統稱為畫面情境,其最大優勢是直觀形象,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征。
教育研究表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緩慢過渡的階段,年級越低前者就越居于主導地位,這也正是教育專家提倡小學教學活動應“邊動、邊說、邊演示”的核心理論依據,因而從原則上說,所創設的情境越直觀形象,就越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活性”。如果說語言描述情境是通過引發學生想象來起作用,那么圖片或視頻情境則是直接促進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常來說,圖片或視頻情境導入較為適合于畫面感強的課文,尤其是一些注重意境美的古詩,諸如《小池》《江畔獨步尋花》《憶江南》等。這里以人教版《望天門山》一詩的導入為例:
師:大家都知道畫畫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大家也都上過美術課,美麗的畫面使人賞心悅目,給人藝術上的享受。現在老師來呈現幾幅畫,大家來品評怎么樣?
生(異口同聲):好。
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一組天門山景色山水畫。學生紛紛贊嘆。
師:大家覺得這幾幅畫美嗎?是不是很有意境?
生:美!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用圖畫能展現美,這并不稀奇,用文字來展現美可以說更加難得。我們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只用了短短二十八個字就將同樣雄起壯麗、動人心弦的畫面呈現給了讀者。下面我們先來讀一讀《望天門山》這首詩,感受一下文字中展現的畫面美……
在該例中,不僅通過圖片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閱讀時更好地把握詩歌意境,還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學生一探詩歌文字美的欲望,有利于其全身心投入到詩歌學習中來。下面再來看兩個視頻情境導入的例子:
在學習《翠鳥》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首先播放一段展示翠鳥外貌、生活習性、捕魚過程的視頻(網絡上很容易找到),從而使學生先對翠鳥這種可愛的鳥兒形成直觀的感性認識,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課文。再比如學習《新型玻璃》一課時,教師同樣可以先通過視頻方式展示各種新型玻璃,從而在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促進其對課文的理解。
三、實物演示情境導入
實物演示情境比圖片視頻情境更為直觀具體,一般用于中學階段抽象性較強的理科類課程的課堂導入,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點。就小學語文而言,實物演示情境并不十分常用,某些情況下的運用也主要是增強授課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尤其是在低年級課堂上,結合所學課文的具體特點創設巧妙的實物演示情境,往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學語文教師應對該種導入方式給予一定重視,并加以合理運用。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的《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導入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