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平
摘 要: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重視與發展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大有幫助的。因此,重視開啟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思維習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可惜的是,當下老師除了忙著讓學生學習知識外,再就是努力營造情景,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由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數學就要學會思考,學會研究,會動用自己的思維解決不同的問題等。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試能力,還有嚴謹的思維邏輯,以及多角度、多層次、縱深思考的思維能力。因為數學的知識非常靈活,學生只有擁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在學習中游刃有余。可惜的是,我們發現當下老師除了忙著讓學生學習知識外,再就是努力營造情景,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由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數學就要學會思考,學會研究,會動用自己的思維解決遇到的各種不同問題等。鑒于此,本人就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科特點、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本人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的一些嘗試,與大家交流。
一、發掘生活中的數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運用中,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掌握和熟悉課改的節奏與內容,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一起走近數學,了解數學。我們知道,數學和語文一樣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基礎知識,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當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會有意無意地教他們認識數字,可見數學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的關系,他們在老師傳統單一教學引導下,養成了學而不思的習慣,養成了懶惰的、被動的學習習慣,學生似乎覺得不思考是正常的,是應該的,只要能把老師設計練習做完,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顯然這種被動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老師,為了讓學生學會思考,主動去思考,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把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把生活引入課堂。這樣不但學生容易接受,還能讓學生發現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同時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比如,在講“年、月、日”一課時,我們就可以聯系生活把每一個新的知識點設計成有意思的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如:同學們,我們如何判斷平年、閏年呢?再讓學生通過游戲來探究,引導學生去填二月份天數的特征表,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2月為何要加4這個難點。學生一邊探究,一邊結合老師的講解,就會把閏年與4聯系起來,也會理解閏年與4的關系。
二、注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不只是啟發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思維習慣,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挖掘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中,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預習中、復習中都要隨時提醒學生勤于動筆、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以及練習的方法,逐漸形成學生的思維邏輯上的嚴密性、邏輯性。引導學生動手去做,開口說,動腦想,這樣就能無形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使學生能在思考問題時會全方面,多層次地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在學習中,我看到一個老師在教學生乘法的意義這一內容時,她給了這樣一道題:7+7+7+4+7=?要求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出來。有的學生說:7×4+5,有的學生說,7×5-3等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和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啟發和培養,同時也能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從多角度思考,采用多種方法解題的習慣和能力。
三、要重視教學前的導入
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趣的課前導入,不但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課堂教學的代入感,把學生快速地帶入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比如,在教學生學習“分數的性質”這一課時,老師通過新舊知識的銜接進行導入,既能讓學生復習已有的舊知識,又能引起學生思考,學生也會自覺地把分數與分數的性質聯系起來,想想他們之間會有什么關聯,有什么區別等等。通過精心設計課前導入,不但把學生帶入了學習的狀態,還能使課堂氣氛顯得輕松、自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思考的同時,還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培養。
總之,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得到開發,他們思維能力相對比較簡單和薄弱。作為新課改下的富有擔當的小學數學老師,要切切實實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要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發展學生的思維,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朱菊香.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
[2]吳紅川.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