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程以前是一個不被人們重視的學科,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越來越注重美術文化修養的培養,美術課程能夠讓學生感受更加真實、自由和感性的人類生活,能夠美化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鼓勵學生敢于站起來表達自己。而教學目標是一節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的關鍵,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都會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同時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教學目標;美術課程;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 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19) 30-0211-01
美術課程以前是一個不被人們重視的學科,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越來越注重美術文化修養的培養,美術課程雖然沒有語文、數學和英語課程那么重要,但美術課程在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著更具有積極意義的作用。
教學目標是一節美術課程教學活動的關鍵,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都會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同時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因此,如果教學目標找的準確,那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美術課程講解就會非常順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設定教學目標之前一定要認識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確定授課對象是處于兒童時期、少年時期還是青年時期,因為在每個階段學生的智力和語言的表達與接受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對癥下藥”,設定一個學生能夠觸碰得到的教學目標,那么這個教學設計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教學目標的設定也會有其要求,根據尹少淳所著的《美術教育學》書中所寫:下面三個要素是教學目標中必不可少的,一是描述預期的學生行為,就是在一節美術課程中,學生必須要做什么(或者教師要求學生做什么)?教師在一節美術課堂上起著一個主導風向的作用,教師所說的每句話甚至每個動作都會影響到所教授的學生,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每個要求應該盡可能的準確無誤,在側面引導學生時也應該順著教學目標的主題主動去牽引學生,不要給學生帶來沒有必要的干擾,教師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提出與教學情景相適應的要求與問題。在整篇文章中其實我還一直強調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教授的課堂內容一定要與學生所處階段吻合,換另一種理解方式就是教師一定要認清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接受能力,教師不能用與同齡人交流的方式和教師現已儲備的詞匯信息量去與學生溝通,因為可能會出現學生聽不懂,理解的半知半解,信息傳遞錯誤等,這些問題也會有可能導致教學目標確立的危險性,因此,無論教師在要求學生做什么的時候還是講授其它問題時,一定切記與學生溝通時語言的通俗易懂性;二是例舉學生行為得以產生的條件,就是教師是怎樣認可或者測驗學生的這種行為(或者學生要根據什么樣的標準去做)?教師在設定標準時也必須是明確的,通過十幾分鐘的課程講述以及與學生互動回答問題等方式,想必教師已經逐漸把學生帶入了所要講述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而到了這個時候,教師則應該以更加強調的語氣把教學要求的標準明確的傳遞給學生,并且在學生自我思考與創作過程中也應該正確糾正和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向著教學目標這條大方向上來,從而讓學生明確教學標準是什么,明白做什么是對的,做什么是錯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更有力的去推動學生解決教學目標所出現的問題,教學標準的出現也為教師教學目標的設計做出了強大的保障;三是給出一個在測驗中可以接受的行為標準,這句話的意識就是學生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當在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和描述時,應該做到簡明扼要,清晰明了,因此就需要做到明確主體或者教育目標的指向對象(我們所討論的對象是指學生),明確要求的目標行為內容(在美術課程中一般情況下是畫出一副繪畫作品),而學生則需在教師的指導這一外部條件下完成規定行為,那么最后學生在教學要求應該達到的行為水平,一般是要求達到的最低的一個標準,這也是教學活動評價的最低標準,這說明教學活動評價的標準已經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了,如若教師前面兩個部分做的不錯的話,大多數的學生是會很容易就達到教學要求應該達到的行為水平的,因此可以說這個教學活動的標準具有大眾性和公共性,同時,這也說明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講解,并為學生解疑答惑,非常全面的從各個方面推動教學目標的實施與前行,這也從側面展現了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根據上述模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教師指定的一副圖片為題材創作一副具有夸張趣味的黑白裝飾畫。在這里有主體(學生)、行為(創作)、條件(在教師指導下),也有標準(一副具有夸張趣味的黑白裝飾畫),非常符合和貼切上文中講述的規律,因此,這個題目是符合教學目標描述要求的。
教學目標雖然只是教學課程中的一小部分,但我認為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靈魂和領袖,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永遠無法替代的作用,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帆船的掌舵人,就是它引導和帶領著學生不斷前行,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探索奧妙,不斷解決困難,直到走向人生巔峰。
作者簡介:王儷臻(1995-),女,河北樂亭人,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尹少淳.美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