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以實踐為中心的課程實施,全面培養學生設計能力和工作責任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等。
關鍵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以實踐為中心”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201-01
為加強職業教育與企業的聯系,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實踐技能,優化“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結合我校實際,踐行學院政策,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組織了教師企業實踐活動,我有幸到廣州德維爾家具有限公司參加企業實踐。在實踐期間,最大的體會就是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際狀況與社會需求、家長期盼、學生希望能學到更多的愿望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社會、家長、學生三方為什么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都不高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前高職教育不能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求,就業層次低,成就感低、收入低。也就是說,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并沒有發揮出卓有成效地完成高技能工作,從而獲取高收入的效用。
那么如何才能優化高職教育質?最為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把企業設計生產與學校課堂集合起來。建立以實踐為中心課程開發與建設,全面提升高職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項目完成能力。然而僅僅是會做、能做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教導學生主動做,創造性地做,因此,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踏入工作前線進行項目實踐無疑是錘煉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以及職業精的有效途徑。
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以實踐為中心,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在實踐基地教學,課程設置和課程改革應適應企業需求,同時優化教學資源,更新教學手段,強化實踐實訓,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的技能應與企業要求對接;,通過邀請企業導師進行實踐教學,使得企業文化與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對接,感受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紀律和工作態度的嚴謹作風,使學生在校園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認同企業文化,為今后在企業的立足和發展奠定基礎。
二、以實踐為中心的高職課程開發與建設
通過企業實踐,熟悉相關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設備、新工藝、新方法;了解企業專業先進設備、前沿技術、生產現狀與設計潮流趨勢以及企業對設計專業人才知識結構、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掌握實際操作技能,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切實感受到日常教學和企業對員工的技術要求之間的差距,收集到的這些差距豐富了專業教學資源,得以以有力的支撐,改變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傳統課堂,建立現代職業教育課堂,這是高職課程培養目標的中心思想。
(一)課程內容與職業要求對接
與本地及周邊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行業企業設計主流和職業資格要求設計課程結構和內容,立足于書本理論,高于于書本內容,對接企業實際生產實踐進行教學,并招聘企業的技術能匠作為專業的兼職教師,成為校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將企業當前進行的項目、技術標準,技能水平要求帶進學堂,形成以實踐為中心,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
(二)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對接
按照企業崗位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重新編排課程教學設計,同步企業文化,職業素養和指導思想,進行學習和訓練。同時,企業指導人員協同下企業實踐的老師,把專業教學中不足的地方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改進,加快教學實用性和實效性的改進力度。
(三)授課計劃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將職業資格標準納入課程體系,使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畢業的時候除了收獲畢業證書還能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將來就業加分。如,大一應獲得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模塊(PHOTOSHOP平臺)證書,大二應獲得應獲得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模塊(3DSMAX平臺)證書,大三則可以通過中國計算機軟件專業技術資格和水平考試。通過參加這項職業資格考試,使得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全面,提升專業技能。
(四)課程評價與人才培養目標對接
通過課程評價與反饋,不僅能夠反映出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據反饋的情況進行學習過程優化管理,從而提高知識掌握度、專業技能、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而目前的非企業化學習氛圍,制約了高職課程專業技能與企業的對接,實踐水平與生產實際的對接。作為教學的設計者、實施者并不是主角,學習過程的主角的是學生,學生對自己學習成果掌握是最真切,學習過程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接收者,因此教師必須好好利用好學生的課程評價與反饋。
三、結語
不管是課程評價與反饋,還是以實踐為中心的高職課程開發與建設,高職教育的專業技能教育要跟上企業甚至超越企業,必須立足于企業的實際生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由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頒布“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項目編號:NY-2018CQ2JGYB-06。
作者簡介:謝健玲(1989-),女,廣東江門人,現任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學校專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