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雙敏
(河北省高陽縣高陽鎮岳佐小學,河北 高陽 071500)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利用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素質和能力,成為國家的發展對一線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因而,實現高效課堂,是我這名小學語文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然而,怎樣才能構建起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呢?有效備課成為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因而,實現有效備課,成為當務之急。我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實現有效備課,構建高效課堂的:
新課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因而教師在備課時應首先研讀之。課程標準、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很多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鉆研深、鉆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準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準,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安排課堂教學。因而,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并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鉆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鉆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鉆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并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于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后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新課程改革實施的今天,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而,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備學生。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于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準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一)有效備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缺一不可
(二)有效備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于樂,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三)有效備教態語言——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于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總之,要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有效備課是關鍵。因為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圣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準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