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雪松
[摘 要]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通過組織實踐活動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開展“國旗”主題教育、參觀考察社會發展、開展演講競賽等活動都能起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初中班主任
在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一般以講述革命故事,反思自己的行為為主,這樣的活動形式比較枯燥乏味,同時也很難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學效果不佳。此外,反復灌輸愛國主義思想也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起到反效果。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還要結合初中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組織其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讓其有更深刻的感悟,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景仰國旗,升華情感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愛國主義教育少不了逐步讓學生對國旗產生敬仰之情。通過角色扮演、主題討論、知識競賽、國旗主題藝術作品創作等各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對我國的國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認識到國旗是社會主義的象征,從而更加熱愛國旗。
在教學中要設計一系列和“國旗”有關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國旗。首先鼓勵學生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搜索信息的方式了解我國國旗是怎樣誕生的,設計師傾注了怎樣的設計情感,然后將設計國旗的片段用小品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方式能調動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對國旗產生濃厚的情感。此外,國旗主題藝術作品創作活動也是很好的活動方式,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對國旗的情感融入創作中,圍繞國旗展開詩歌創作、繪畫設計、雕塑設計等活動,然后評選出誰的作品最為出色,最能展現出對于國旗的深厚情感。除此之外,主題討論、知識競賽也是很好的選擇,都能激發學生對國旗的情感。
在參與以國旗為主題的活動后,學生對國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再次參與升旗儀式的時候,內心就多了幾分情感,能夠更投入地參與其中。
二、參觀考察,透視發展
教育家加里寧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的。為了讓學生更熱愛自己的家鄉,可組織學生參與到實地考察活動中,通過過去和現在對比的方式了解家鄉的變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在“我的家鄉”主題活動中,首先給學生展示若干老照片,讓學生看看照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他們穿著怎樣、屋子里的擺設怎樣。然后要求學生回家翻看家中的老照片,并和現在的生活進行對比,看看哪些物品消失,哪些物品又出現了。此外,還要鼓勵學生采訪自己的家長或鄰居,通過訪談的方式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以及人們的生活的變化。最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發現整理成文檔,并說說自己的認識。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榮耀感,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參與家鄉傳統民俗活動,去家鄉的烈士陵園參觀,通過尋找老照片的方式對比家鄉的變化,這些活動都能促使學生深入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演講競賽,堅定信念
和直接灌輸知識相比,若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展開自主搜索活動,就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可組織學生參與到各種演講和競賽活動中,鼓勵學生自主搜索愛國信息,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想,從而堅定學生的愛國信念。
演講競賽中,要鼓勵學生自主設定演講主題,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演講,也可以圍繞社會熱點新聞進行演講,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即可。有學生對“環境保護”這個主題感興趣,便結合“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和“垃圾分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在演講中提出要保護好環境,這是祖國給我們的資源,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們,回饋祖國。還有的學生就“留學”這個生活主題展開演講,提出自己將來會選擇去外國留學,學習先進經驗,但是不會最終留在外國,一定會回來,報效自己的祖國。演講活動中,學生的熱情都得到了充分調動,愛國信念更加堅定。
若能讓學生自主設定演講的主題,選擇競賽的題目,那么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更高。在準備演講和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自主吸收各種相關的知識點,比直接灌輸的效果更好。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要將愛國主義實踐活動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產生更為濃烈的愛國情懷,愛國才能真正融入學生的血液中。
參考文獻:
[1]顏志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
[2]李學珍.班主任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8).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