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樂津
摘要:相比較初中的基礎數學教學而言,高中的數學知識更加深化,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因此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僅僅需要教師針對數學的基本原理公式及解題步驟進行講解,而且更加需要學生自身經過不斷實驗來養成適合自身實際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并不斷進行調整、優化。本文立足于高中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根據我們在數學學習方法探索中遇到的坎坷,來進行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選擇,并調整自我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以取得數學成績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 ? 學習方法 ? 高中生 ? 自我調整
學習方法的選擇對學習成績的提升起著事半功倍的效用。一個優秀的高中學生離不開四要素:合理的自我定位和目標追求、夯實的學習理論基礎、良好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力以及適合自身的高效學習方法。優秀的學習方法如果貼合自身的學習實際,那么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優良的學習習慣,使我們能夠以更充足的準備和信心備戰高考。
一、探討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現狀
(一)高中階段數學學科的特征
相比初中時期的數學而言,高中的數學理論性強,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數學學科思維的要求更高,所教授的知識點更加集中且豐富。同時,高中的數學學習與大學的數學要實現接軌,所以,高考的數學綜合題靈活度設計非常高,這勢必會對學生提出更高的綜合素質的要求[1]。同時,在高中學習階段,考核的集中度高,密度頻繁,基本上周考、月考、期中考核與期末考核相互配合,更加能夠檢驗自身的階段性學習的效果,使我們能夠清晰地意識到之前階段的學習知識點的漏洞,對基礎知識進行夯實的過程中對學習方法進行適當地調整,不斷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二)高中階段數學學習所面臨的難題
由于數學學科和初中的基礎數學相比,有著斷崖式的難度,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2]。
首先,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基本功不扎實。高中三年的數學知識點多且密集,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都比較繁重,按照一般的學習進度,在高一和高二上學期就要完成三年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再進行相對應的復習。因此,在高中數學學習的入門階段,部分高中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遠遠不夠,基本功也不夠扎實。
其次,是數學邏輯思維的缺乏,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數學思維的培育不僅僅需要學生的學習天賦,而且需要學生進行大量且有針對性的習題練習[3]。高考數學題目的靈活程度較高,所考核的并不僅僅是我們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要考驗我們對基本解題方式的靈活運用,而數學邏輯思維的缺乏則使得高中生面對靈活度較高的題型一籌莫展。
最后,是數學重復的錯題錯誤率高。高中數學的學習和復習離不開錯題的積累,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在錯過一遍的題型和題目上屢屢栽跟頭。在高考數學中,數學重復的錯題錯誤率高導致的失分情況十分常見。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對高中數學學習的意義探究
(一)調整學習習慣,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覺地探尋數學方法是學生自主能動地學習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承擔好自身的學習任務,為自己未來負責的表現。通過自主地學習、調整,形成貼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方法,彌補了教師教學難以兼顧到學生自身特點的局限性,同時有利于調整高中生數學學習的習慣,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做題的自信心
掌握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能夠使高中生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學習任務,通過自身加強對數學學科的認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學習方式的改善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有利于提高學生做題的自信心,形成良性的循環。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數學學科成績
高中數學的教學應試性強,高中生所面臨的學習任務和壓力也非常大,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死板的學習,就無法獲得能力的提升,學科的成績也會止步不前[4]。而優秀的學習方法則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最便捷的方式,它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應有能力的培養具有直觀性的作用,同時,它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成績,直接服務于高中生的高考應試目標。
三、數學學習的方法選擇和自我調整的措施探究
(一)根據數學課程的具體教授內容來安排課前預習任務
由于數學授課的課程時間有限,依靠短暫的上課時間來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與此同時,數學的學習不應該過度依賴老師,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應該認識到自身與學習之間的關系,主動承擔起學習的任務,培育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5]。身為高中生的我們,可以在節假日時間或者課余時間,根據數學課程的集體教授內容來安排課前的預習任務,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預先進行預覽和學習,形成一個基本的概念和印象。
比方說,在學習“指數函數”一課時,我們可以先對教材中的兩個例題進行嘗試性地作答,并且來分析兩個例題的內在聯系,對所得出的數學規律,即“當n為奇數時,an的n次方根等于a本身;當n為偶數時,an的n次方根等于a的絕對值”進行簡單的記憶,使得在上課過程中對指數函數的認識更加深刻和清晰。
(二)構建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行情景模擬學習
數學是一門離不開生活的學科,數學規律的總結來源于生活,也必將還原于生活實際當中,學生自主構建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將抽象的數學規律還原于具體的情景,利用圖像記憶法來加深我們的理解,也能夠提升我們對于數學應用的興趣。因此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時時刻刻具有生活化的意識。比方說,在學習“平面向量”這一課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平面向量的概念形成和解題思路是與生活中的位置距離探索具有重要的聯系的,在研究平面向量的做題方法時,要注意將向量還原于生活實際,找準坐標兩地之間的關系,對“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等概念的認識,也可通過在生活中找例子的方法,如A和B同學行走的方向一致,距離相等,還原于平面,那么則可以稱之為“相等向量”,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加深我們的理解。
(三)培育問題意識,加強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聯系
數學學科思維和邏輯思維都離不開問題意識。偉大的數學家都是善于提問題的人,牛頓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要想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科能力和學科成績,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培育自身的問題意識,不懂不要裝懂,不要放過每一個細小的錯誤,將學習和考試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用特殊的標識標出來,在課余時間詢問對這個問題掌握得比較好的同學或者直接去詢問老師,不應該懷有僥幸和怕麻煩的心理。而如果對問題有一個新的思路和看法,也可以積極舉手,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老師和同學。比如說,在學習“等差數列”這一課時,要針對等差數列的公式來進行發散思維,思考“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pn+q,那么它會是等差數列嗎?”舉出相關的例子,來進行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適用條件的探索。
(四)制定符合記憶曲線的復習計劃,提高基礎題目的正確率
對數學錯題的回顧與再練習是提高數學基礎、打下扎實基本功必不可失的一項步驟。我們應該在學習、練習習題和考試的過程中,將不懂的習題記錄下來,利用錯題本進行高效地摘抄,并制定符合記憶曲線的復習計劃,來回顧和練習,有意識地開拓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能夠提高基礎題目的正確率,避免我們在高考時因為不必要的基礎題目而失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方式的優良與否直接決定了高中數學的學習成效問題,對于學生能力的培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貼合自身實際和數學學科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探索和調整,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柳.高中生數學學習策略眼動分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6.
[2]張加明.高中生數學學習自我效能感現狀分析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陳婷麗.高中生數學自我調節學習問卷編制及其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4]姜樂.高中生數學學習自我評價的現狀調查及體系構建[D].首都師范大學,2012.
[5]魏紅.高中生數學自主學習的現狀調查與教學設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濰坊濱海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