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紅

摘 要:新課改呼吁教學方式的改革,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個性化處理教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一個寬松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于開放的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文章以實際教學案例為主,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放課堂、放飛思維,讓學習和教學方法開放而多樣。
關鍵詞:開放課堂;延伸課堂;思維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02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076-02
一、創設有效的開放學習情境,延伸課堂
案例一:一年級教材“認識人民幣”
上課前一天,筆者先布置調查商品價格和買東西的實踐活動:
1.到超市里調查熟悉的商品價格,每人至少調查3種,記錄并思考:①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式標價的?②它們各表示多少錢?
2.每人買兩件小商品。詢問售貨員是怎樣計算價錢的?
師:誰來匯報昨天調查的商品價格?(此處回答省略)
師:這些商品價格都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都有什么規律?
生:這些商品都是用小數來表示的。小數點前面是元,后面是角,再后面是分。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小數點的左面都是元,小數點右面第一位是角,第二位是分。(學生熱情很高,爭先恐后都要講)
生:我還發現每一個小數最后都是0。
師:你真是火眼金睛,觀察得很仔細。為什么這兒會是0呢?(教師適時介紹國家關于人民幣的使用政策。)
師:昨天你們買了哪兩件物品?用了多少錢?怎樣? ? ?算的?
生1:一袋餅干3.50元,一個面包1.20元,合起來是4元7角,用電腦算的。
生2:我買了一塊橡皮0.50元,一把小刀1.00元,0.50元是5角,1.00元是1元,合起來是1元5角。
…………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元、角的加法計算,總結各種算法,將算法優化。同時,布置課后實踐作業:回家和家長開辦小小超市,玩買東西的游戲,并注意有幾種付錢方式。
在本案例中,教師注重做到:第一,把問題帶出課外。課前先向學生公布第二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實踐、搜集信息預習新課,對教學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準備。在教學時,從學生起點開始,運用學生搜集的生活信息為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匯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小數表示物品價格和元、角加法計算,并通過課后和家長做游戲的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這樣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與社會實踐的能力。第二,教學相長。學生自己當老師,講授怎樣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怎樣計算元、角的加法。學生在教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了技能,同時,也體會到當教師的自豪感和學習的快樂,繼而延伸下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時時處在主動探索中,興趣高昂,而且這樣教學縮短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又讓學生認識到在生活當中也可以學數學。
二、創設積極開放的學習氛圍,思維多元化
案例二:一年級教材“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師:36-8怎樣計算?自己動腦想想看,也可以用學具擺一擺。(有的思考,也有的用小棒擺)
師:誰能說一說怎樣算呢?
生1:我是看個位不夠減,從十位拿出1個十,用10減8等于2,2加6等于8,8加20等于28。
師:請你到前面來用小棒邊擺邊講。(學生用小棒邊擺邊講)
師:針對生1的想法我們可以用分合式來寫。(引導學生寫出分合式)
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用小棒擺。(學生2邊演示邊說)36的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里借1個十,(把一捆小棒打開)和個位上合起來是16,用16減8等于8,8加20等于28。
師:你能用分合式來寫嗎?
生2板寫:
36 - 8 = 28
生3:老師,我是這樣想的。用6減8等于2,2減30等于28。
他的話音剛落,學生嘩然,有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說:“6減8不夠減的?!币灿械恼f那是負數,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生3怯怯地說:“我想6和8相差了2,所以就從30里面去掉了2?!?/p>
一語驚醒夢中人,教師恍然大悟,不禁為他的想法喝彩。
師:生3的想法對不對?引導學生討論。
得出6和8相差2,即8-6=2,從30里去掉2,用30-2=28。
師:生3真聰明,想出了我們沒有想到的方法,真是太棒了!
生4:老師,我還有一種不一樣的算法。用36-6-2=28。
師:為什么?
生4:我把8分成6和2,所以用36減6再減2。
師:這種方法也很棒。同學們真不錯,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你喜歡哪種算法?哪種算法最好?
…………
在本案例中,學生對于退位減法計算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有使用學具的需要,有的學生不需要。在教學中,教師采用放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自主選擇用學具還是不用學具,然后進行交流。當學生不能用語言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再借助擺小棒來說明,當學生有了這種操作的感觀后,教師及時將它們進行升華,轉化成一年級學生最常見、最容易接受的數學語言——分合式來進行表達。學生通過交流,得出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多種計算方法,特別是在課堂上的交流中,生3的想法一開始不被其他學生接受,但教師沒有放棄,而是留給了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讓生3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討論,認同了生3的策略,使生3產生了一種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感和成功感,滿足了學生自尊的需要。同時,也打消了其他學生畏懼被批評、嘲笑的念頭,形成了一種積極的、開放的學習氛圍。
三、創建開放的“問”空間,給思維飛的翅膀
案例三:一年級教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現在來看看每組的得分情況。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師:哪組第一?
生:第三組。
師:你能根據這四個組的得分情況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看誰提得多。
生1:第一組、第三組和第四組一共得多少顆?
生2: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得多少顆?
生3:四個組一共得多少顆?
生4:第一組比第二組多幾顆?
生5:第四組比第一組少幾顆?
生6:第三組拿走幾顆就和第一組同樣多?
生7:第二組再得幾顆就和第三組同樣多?
…………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老師把這些問題整理一下,看誰最聰明,能回答出來。
(1)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得多少顆?算式怎樣列?你是怎樣想的?
生:6+8=14(顆)。要求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得多少顆,就是把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2)第一組、第三組和第四組一共得多少顆?算式怎樣列?你是怎樣想的?
生:8+13+7=28(顆)。要求第一組、第三組和第四組一共得多少顆,就是把第一組、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3)第一組比第四組多幾顆?
生1:多1顆。8-7=1(顆)
生2:多15顆。8+7=15(顆)
生3:多1顆。1+7=8(顆)
生4:多1顆。8-1=7(顆)
師:有這么多方法。哪一種方法對呢?請同學們拿出學具擺一擺,各小組討論哪一種方法正確。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
低年級的學生以好奇、好問見長,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其加以保護,教會學生從小敢問、善問,開創學生滿堂問,師生滿堂議、滿堂辯的開放模式。
四、結語
在本案例中,教師創設了情境,讓學生盡情地暢所欲言,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然后將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選擇出三個問題解答。特別是第三個問題,與該堂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密切相關,把它放在最后,作為這節課學習研究的對象。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學生先進行大膽的方法猜測和答案猜測(在這些猜測中,有的是對的,有的不是很完整,也有的不正確),然后再進行動手實踐,擺學具、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去驗證解決發現的問題,這給了學生思維一雙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張華林.新課程理念下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J].福建中學數學,2005(8):14-16.
[2]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孟慶玲.小學數學“開放性”教學有效實施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6(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