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芳芳
摘 要:縱觀人類的發展,哪一項偉大的成就不是合作的結果?沃森與克里克正是由于通力協作,才成功研制出“DNA雙螺旋模型”;劉備正是與孫權合作,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由此可見,合作是通向成功的捷徑。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合作精神更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人只有學會與他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取得輝煌的成就。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依靠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是現代教學的主旋律。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優化教學
小組合作是新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學習方式。它的提出和運用打破了傳統“單打獨斗”的局面,開辟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新局面,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使小組合作不流于形式,是廣大數學教師亟待解決在的問題。就這方面內容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淺談一點自己的理解。
一、激發合作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學生只有對合作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去合作、探究。否則,強制性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讓合作成為課堂的擺設,沒有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2、3、5的倍數”一課為例,教學的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與學生展開計算比賽。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意寫出一系列數字,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這組數據中2、3、5的倍數。由于教師運用2、3、5倍數的特點很快就說出正確答案,而學生則需要一一計算。因此,幾輪下來,學生總是落后教師的步伐。他們為此感到非常吃驚,此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有沒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不用計算一眼就能看出是否是2、3、5的倍數?”他們對這一問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產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教師就可以趁勢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并深入各小組之間指導、點撥。最終學生通過列舉、觀察、歸納總結出2、3、5的倍數特征,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還可以把學生帶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中,促使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合作探究,提高教學效率。
二、營造合作氛圍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由于傳統學習方式的根深蒂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完全放手,不敢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教師要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發散思維。
例如,教學五年級數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在學習了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后,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分數一定大于1,這句話對嗎?這是學生容易犯錯的內容,是他們的思維盲點。因為學生習慣認為真分數小于1,假分數大于1,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反復強調假分數的概念內涵,但只要換一種說法學生還會迷惑。為此,教師把學生易錯的題目拿出來組織學生探討,讓學生在討論、辨別中加深理解。果不其然,有的認為這句話正確,也有的認為錯誤。對于學生的這兩種答案,教師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組織學生合作討論,鼓勵學生在討論中大膽發言,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學生一個個據理力爭,課堂氛圍激烈而有序,最終,學生根據假分數的概念得出正確答案。
三、增強合作意識
在每次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讓各組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展開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例如,教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全方位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師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出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長方體圖畫,幫助學生積累表象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探究長方體有哪些特征?于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數一數”等實踐活動,從不同側面完善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合作意識。如有的組發現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且相對的兩個面完全形同;有的組發現12條棱中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還有的發現有些特殊的長方體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余四個側面是完全形同的長方形……經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不僅讓他們全面掌握長方體的特征,還培養了他們觀察、想象、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教師一定要巧用小組合作,優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顧云娟.談如何提升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4).
[2]朱玉玉.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