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促進國家或社會前進的動力源泉。而創新思維是促進創新的最基本的思維活動,創新思維能力的有無,將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前途。21世紀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工作。初中學生自覺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值得研究。本文調查了初中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現狀,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供相關人士予以參考。
關鍵詞:初中學生 創造性思維 現狀
引 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創新思維是促進創新的最基本的思維活動。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這表明我們中國迫切需要重視孩子在創造力、想象力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很多專家也試圖尋找各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尋求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無疑是最直接也是最難的。本文調查了初中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現狀,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本次調查隨機挑選了初一年級共231名學生,分別為男生115人,女生116人。調查的方式是設計網絡問卷,因此問卷的回收率為100%。問卷的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創新思維”的了解現狀
本文所說的創新思維能力指的是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1],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2]
調查中關于“你知道什么叫做創新思維嗎?”一題中(表1),有50.22%的學生表示知道什么是創新思維,而另一半的學生對其卻不是很清楚。在“你覺得創新思維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重要嗎?”一題中(表2),有多達77.06%的學生認為創新思維非常重要,可見比較多的學生聽說過創新思維,并且能意識到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但對于“你覺得自己有創新思維嗎?”一題中(表3),有64.5%的學生表示自己有創新思維,而剩余學生不知道或者認為自己沒有創新思維,在“你覺得做什么事情需要創新思維?”一題中(表4),有8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和生活更需要創新思維,而工作和比賽中則不太需要,可見在應試教育的現狀下,學生還是迫于成績而努力學習,學校較少或沒有開展較多的比賽來凸顯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二)創新思維能力的現狀
創新思維具有能動性、變通性、獨特性、敏感性四個特性。[3]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現狀的調查也從此四個維度分別設置了選題。對于中學生思維能動性的調查,問卷中設置了“如果在學習上遇到不懂得問題,你會怎么辦?”一題,結果如圖1;對于中學生思維變通性的調查,問卷中設置了“你是否喜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一題,結果如圖2;對于中學生思維獨特性的調查,問卷中設置了“你在學習中是否會產生各種新奇的想法” 一題,結果如圖3;對于中學生思維敏感性的調查,問卷中設置了“在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你是否會大膽猜測、假設、推測?” 一題,結果如圖4。從結果可以看出學生思維的能動性較差,只有17.75%的學生具備獨立完成困難的能力,學生的變通性不夠,只有35.06%的學生表示自己喜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而其他大部分同學則不愿意多動腦筋,學生思維的獨特性也比較低,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在學習中不會產生新奇獨特的想法,而大部分的學生也不具備思維的敏感性,對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不會大膽猜測、假設和推測。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現狀
本問卷對學生所接觸的與創新思維相關的活動也進行調查,了解到在課堂上老師會偶爾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在眾多開設的課程中,動手實踐操作類的課程太少,而學生卻非常期待和小伙伴一起設計一些創意的、新奇的作品或手工藝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同學都認為創新思維非常重要,但對于創新思維的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大多數同學在學習中思維的能動性不高,思維的敏捷性不夠,創新思維能力水平整體較低,再者學校在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上投入不夠,幾乎沒有開設相關的實踐設計課程來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沒有組織相應的比賽或活動。
二、可實施的對策或建議
(一)教育部門應加大對“創新”的宣傳力度
各級各類教育部門,應該在教育系統中通過教育文件或標準等加大對“創新”的宣傳力度,從政策上體現對“創新”的重視,支持并鼓勵各個教育機構開展多樣性的活動或課程,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而提高其創新能力。
(二)學校應增加設計方面的實踐類課程
學校應積極響應國家及政府的號召,積極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宏偉計劃,多開設一些動手實踐類的技能課程,并將其納入到日常的學校考核中,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開發和提升。初中生好動,學校可鼓勵老師開設較多的動手實踐類課,如開設定格動畫、機器人、3D打印等信息技術課,也可開設陶藝、不織布等藝術設計課,也可以開設航天模型、分子結構等研究型課程。
(三)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師是教育政策的最終實踐者,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具有關鍵作用。教師首先應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比如在有別于傳統教室的實驗室上課,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表達自我想法的意愿;其次,任務的開展最好以小組合作的方式,2人或4人為宜,不宜過多,這樣既能促進學生之間想法的碰撞,產生新能量,也能避免個別學生的害羞而不愿表達自己或個別學生懶惰而不愿意動腦思考;最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打破日常思維定勢,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三 、總結
創新思維是促進學生不斷進取創新的不竭源泉。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社會創新人才的培養,國家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級各類部門及相關人員加強合作,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實踐,才能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心懷中國富強夢,就能實現教育改革的創新夢。
參考文獻:
[1][3] 姚本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272-275.
[2] 沈桂寶. 用“創新”激活學生的思維[J].新課程(小學),2015,05.
作者簡介:岳莎,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生、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