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屬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應用的教育教學方法。本文將以初中語文教學作為背景,首先分析群文閱讀教學在語文素養培養中的正面作用,而后則具體敘述了語文素養培養中的群文閱讀應用途徑。希望文中內容能夠為各個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教育教學方面的參考素材。
關鍵詞:語文素養 群文閱讀 教導研究
引 言
語文素養屬于偏復雜的理論,其包含語文知識,語文感知能力、品德與語文學習習慣等內容。語文素養的內容中既包含與學習相關的學習方式,也包含精神上的邏輯思維和審美情感。因此初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時,其便必須要利用全面性的教學方式,除了要為學生提供語文知識外,也要鍛煉學生其他方面的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故近年間我們可接觸到的語文素養培養方法越發具有創新特征,群文閱讀便屬于其中一種。其可以通過特殊的閱讀與研討方式高效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充實其語文素養。
一、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語文素養培養中的正面作用
(一)群文閱讀可充實學生腦內“素材庫”
學生若要建立完善的語文素養,其就必須要閱讀和吸收大量的語文素材。這些素材可以是課文,也可以是課外的文學名著。語文素養中包含審美思想,審美實際上就是一種判斷的過程。學生要對文字的價值進行判斷和總結,他們就必須擁有深厚的閱讀經驗,才能結合腦內“已知”內容完成判斷。而群文閱讀教學法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閱讀大量的文學素材,學生的腦內素材庫便必然會不斷升級,進而提升其個人語文審美能力,再完善語文素養。
(二)群文閱讀可激發學生的活動性思維
思維屬于網絡狀態,其既可以不斷吸收新的認知信息,也可以將新信息與當前的記憶網絡進行關聯。但思維并不能隨時進行活動,需要學生自主進行調動。但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傳統閱讀課程中接觸到的課文內容相對簡單,且一般都不具有趣味性。他們很難對其產生興趣,便無法在閱讀中得到更多的知識。但群文閱讀與傳統閱讀不同,群文閱讀中涉及到一些課外讀物,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當學生能夠長時間以主動情緒進行閱讀時,其便可以養成語文閱讀活性思維,繼而建立正確和高效的閱讀習慣。
(三)群文閱讀可輔助文化自信建設工作
當前我國處在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階段中,而初中正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和民族意識的重要階段。教師如若能夠在選擇群文閱讀素材的過程中,將傳遞民族文化自信作為選材標準,那么學生便可以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深刻的理解家國文化、民族文化,進而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心。在語文素養概念中包含品德修養和思想情感等培養內容,故十分明顯,群文閱讀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品德修養,為其指出思想情感的發展方向。因此在語文素養培養過程中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法,具有絕對的正面作用。
二、語文素養培養中的群文閱讀應用途徑
(一)重視選材,突出統一性特征
群文閱讀的重點在于素材,素材的內容能夠直接決定教育教學成果的質量。因此若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選材就必須要滿足兩個要求。第一要求為,材料需要具有文學價值。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他們不但能夠分辨自己對故事是否感興趣,更能夠分辨出故事的內涵,明確故事情節下作者想要講述的中心主旨。因此教師必須要保證能夠為學生選擇有文學價值的作品,而不應該只注重傳遞閱讀技巧,忽略故事情節對學生閱讀思維的影響作用。如若教師想要培養學生堅強和不放棄的精神,可以與學生共同閱讀《魯賓遜漂流記》,想引導學生探討社會本質,可閱讀《狂人日記》。第二要求為,選材務必要具有統一性特征。在群文閱讀概念中,教師需要使用“一篇帶多篇”教育方式,因此為了保證學生思維能夠在固定范圍內進行延展,教師應保證所有選材在中心思想上具有一定聯系。
(二)重視聯想,培養學生語言積累
閱讀屬于一種吸收知識的過程,但若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便也需要提上日程。群文閱讀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寫作方式和風格,而教師可以適當改變教學方法,轉而鍛煉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對書本選段的閱讀。其次則應該要求學生模仿作者的行為思路,揣摩書中人物的脾氣秉性、思維模式,再順延書本情節,寫出延展形態的“續集”。這種模擬訓練的方式只能在初期階段使用,當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積累了足夠多的語言素材和漢字素材后。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開動聯想思維和自主思維,自主創作短篇小說。這樣一來,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心得體會便能夠得到發揮,其自身的語文知識和思想情感也能夠得到釋放。其語文素養的形態便會漸漸清晰。
結 語
綜上,文章以語文素養為主,對群文閱讀在語文素養中的應用方式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研究表示,群文閱讀形式的應用能夠為語文素養培養提供更多的教育途徑,故希望各個讀者也能夠在未來教學過程中應用群文閱讀教法。
參考文獻:
[1] 董紅紅.在群文閱讀中實施“五選”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學周刊,2016(03):211.
[2] 危才志.努力踐行群文閱讀——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淺見[J].亞太教育,2015(07):16.
作者簡介:胡豐(1973-9),性別:男,籍貫:四川省閬中市,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及幸福課堂,單位:四川省閬中市石龍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