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昊寧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中職教學凸顯訂單培養特點,面對崗位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訓教學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好的實訓環節應當具有可操作性,概念明確。因此,本文基于“四環節”教學法,探究在中職學校實訓課教學中的應用措施,旨在促進理論教學,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與創新思維。
關鍵詞:中職學校;實訓課;四環節教學法
在中職學校,生產實習作為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在“教”的過程中對實訓課教學手段正確利用,使學生全面掌握,激發鍛煉技能的熱情,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提高教學效率。四環節教學法分為實訓準備、演示講解、指導操作、測試評價,可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調整,對于中職實訓課教學具有重要作用[1]。
一、實訓準備環節
實訓準備環節應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實訓教學可順利完成。實訓準備階段應當注意以下環節:其一,制定實訓教學計劃。依據學校學期教學歷程、專業教學大綱、課程教學標準等要求,制定詳細的實訓教學方案,具體包含課程內容、目的、要求、時間、場地、學生分組、工位布置、材料計劃、設備清單、考核方式、實訓工具、評價標準等。其二是要準備實訓設備,一是要檢查設備的安全性;二是要確保所有設備能正常運行;三是要準備好各類實訓材料練習項目資料,實訓內容應當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內容做到規范、清晰、準確,對于學生實際從事專業的工作所需技能、知識、綜合能力全面了解,為實訓課程做好準備。
教師在材料、設備、工具等準備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其質量進行檢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動手操作。
二、演示講解環節
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向學生展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階段性實踐任務等,并依據學生情況對其進行合理分組,明確學生工位。之后,教師為學生演示講解本次實訓課設備操作方法、成品等,教師只有在演示講解后,學生對操作才具有生動具體的感受,觀察演示動作,將其印在腦海中,從而實現模仿練習。
教師應當對實訓演示做到規范,講解力求達到內容簡單、目的明確,語言具有針對性、邏輯性、指示性,通過練中講、講中練、邊練邊講,清楚展示教師的示范操作,為學生放慢速度演示。尤其是操作關鍵步驟,可反復演示,并展示操作成品,為學生示范正確、完整的操作過程。一個復雜的操作項目要分解成若干個小項目,每個小項目演示操作應在5分鐘之內,以便為學生留出更多動手操作時間。
演示講解后,以實訓教學目標為依據,設置梯度性任務,將任務分為基礎操作與拓展訓練兩部分。主要是不同學生學習能力、操作能力有所差異,通過梯度性任務可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可得到充分訓練,滿足不同學生的實訓需求。
三、指導操作環節
學生在上一環節對于各種設備、材料、操作步驟等具有初步了解,可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結合教師演示講解內容,按照實訓指導書開始訓練,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對實訓學生或小組進行全面指導與檢查。主要指導檢查學生操作工藝、姿勢、方法等是否正確,做到安全操作。對于學生的錯誤動作及時糾正,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了解學生對實訓課題掌握情況。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實訓的共性問題與個別差異,共性問題可統一指導解決,提醒并引起學生重視,個性問題則可為學生單獨糾正講解,節省教學時間。
整體的指導操作環節,教師需要做到“勤走動、勤講解、勤觀察、勤鼓勵、勤動手”,通過有效的實訓指導,將教師主導作用充分發揮,保證基礎較差的學生可完成基本操作任務,而尖子生也能在基礎操作與拓展訓練兩個環節訓練中有所提高。
四、測試評價環節
學生完成實訓,教師應當預留5~10分鐘時間對本次實訓課情況進行總結,總結學生成績、優點、內容掌握情況等,并通過考核測試的方式,幫助學生加強對實訓操作水平的了解,要求學生每堂課完成實訓后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為本堂課所學的操作內容,對于每個學生或每組學生的任務都應當給出定量或定性的評價,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以學生表現為依據,肯定其成績,指出不足之處,糾正學生的操作失誤,并對失誤原因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建立從理論到實踐,從入門到熟練這種系統、完整的概念。
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后,也應當審視在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吸取經驗,在后續教學中及時調整,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總結
本文主要從實訓準備、演示講解、指導操作、測試評價這幾方面出發,探究中職學校實訓課“四環節”教學法的應用,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從而促進中職實訓課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實操技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琴.預習導航、精練提問、質疑交流、拓展延伸四環節教學法初探[J].青海教育,2017(Z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