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保證初中歷史教學質量,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情境教學法就是重要的教學創新,針對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法;實施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啟發思維
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就是將歷史場景引入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帶回到所要學習的歷史時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歷史是對過去的回顧,與我們現代生活有著密切關聯,很多歷史知識點都非常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學習。通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降低歷史學習難度,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挖掘潛能
情境教學的開展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更為關注,實現教學活動中的以人為本,保證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與化學、生物等課程相比,歷史教學較為枯燥,教學內容文字陳述較多,如果教學方法選擇不當很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情緒不高,學習質量下降。情境教學法就讓這一問題得到解決,通過情境創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做到知識點的深入了解,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強化學生在學習上的創新能力。
3.優化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是信息的單向傳播,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加之教學內容乏味,學生很難提起興趣。反觀情境教學法則是將學生的喜好融入教學活動中,將死板的教材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多變,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因此,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是對教學模式的優化,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
1.靈活運用表演情境
在教學活動中對表演情境進行運用能夠實現學生興趣的激發,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在歷史教學中同樣如此,當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之后對學習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是素質教育,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提升。表演情境的創設能夠讓課堂氛圍更為活躍,還能夠以主人公的位置參與到歷史事件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與角色進入兩種方式來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南北戰爭》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解放黑奴宣言》并掌握其深刻作用就可以設置表演情境展開教學。教師在全班學生中挑出不同角色的扮演者,包括黑奴、宣言朗讀者,之后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表演。在念完宣言之后,扮演黑奴的學生出現了不同的表現,有些逃跑投奔北方,有些只是在原地籌謀等待時機給予南方奴隸主致命的打擊,還有些學生則是選擇直接起義反抗。通過這樣繪聲繪色的歷史場景還原,能夠讓班級內學生都留下深刻印象,對教學內容也有了更為準確與深入的了解,實現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重視語言魅力的展示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運用的語言通常會對教學有效性產生較大影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對語言語氣進行把握,通過語言魅力的發揮為學生提供引導,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情感認知,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層理解。例如,在學習《血肉筑長城》時,面對為了祖國和人民而犧牲的烈士教師應當用充滿敬意的語氣進行教學,讓學生也從情感上形成敬意。語言的運用實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以情動情,讓學生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教師的情感感染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情趣。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需要教師口述的內容較多,因此,教師要注重情感層面的帶動,利用語言來創造歷史學習情境,實現學生換位思考的目的,同時語言情境還能夠讓教學氛圍更加和諧,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3.恰當地融入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讓歷史資料呈現得更為直觀,將文字以圖片或動畫的方式展現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恰當地融入多媒體技術,強化對文字與圖片信息的分析,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把握多媒體應用的度,避免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保證教學活動圍繞主題開展。例如在學習《南京大屠殺》時,有些學生會在學習中出現精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就可以通過當年圖片、短片的播放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對當時的情境進行感受,幫助學生對南京大屠殺事件進行整合與分析,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綜上所述,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改變了傳統刻板的歷史教學,將晦澀難懂的歷史事件呈現在學生眼前,為歷史賦予了更強的生命力,讓學生理解得更為直觀。此外,情境法還能夠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培養自身思維創新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斌.對情境教學法的探討:以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1(11).
[2]翁強.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
作者簡介:喬旭(1976.12—),女,吉林遼源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學科教學與實踐。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