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素婷
摘 要:融生精學堂的本質在于融聚教育智慧與信息技術,實現“師本位”向“生本位”的轉變。從“課前的自主學習、精準反饋”到“課內的交互學習、差異化教學”到“課后的拓展延伸、個性化作業”,抓好“課前、課中、課后”學堂三段,構建“先學、交流、延伸”的學堂流程,來實現課堂教學的重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水到渠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融生精學堂;思想政治
伴隨著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布,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種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課堂教學的要求。知識、能力、價值三張皮的“三維課堂”有待向知識、能力、價值高度整合的“素養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改革亟待向縱深發展。而隨著信息時代2.0的來臨,大數據的支撐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核心素養如何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落實?筆者提出的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思想政治融生精學堂的構建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實踐探索。
一、融生精學堂的內涵
盧梭提出:教育即生長。融生,是要在教育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人本來就存在的能力通過引領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不是強行把知識等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人”這個容器里。“悅納自我,包容他人,融入社會”是融生的核心。“融”是手段,“生”是目標。新知與舊知相融、人與人相融、人與學校相融、人與社會相融……只有相融共生,才能明理通達。
要實現相融共生,必須由傳統“課堂”向“學堂”轉變。學堂更加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體驗中自悟、自我提高,從而達到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的教育境界。為此,教師善于創造基于主題的學習資源,變“小問題串聯”為“任務單驅動”,引導學生圍繞“任務”的完成,在體驗社會生活及思維活動中理解理論的真諦,在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行動自覺,達成素養。
“精”是精細、精準。教育正在被技術改變,Pad等各類終端已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課前、課中、課后實現了交互式的學習。借助大數據的支撐,教師可以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做到精準教與學,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
融生精學堂就是要融聚教育智慧與信息技術,促進生命成長。教師創造基于主題的學習資源,以“任務單驅動”,引領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借助Pad媒體改善教學內容的呈現,優化教學互動,實現課內課外的聯動,實現知識的自然生成和核心素養的無痕
達成。
二、融生精學堂的構建及其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意義
核心素養是指向學生對未來現實問題的解決上的,它不是由教師直接教出來的,只能在實踐中培育起來,在任務單的“浸入式”學習中借助問題的解決培育起來。因此,在對傳統課堂與現代課堂、常規媒體支持課堂與Pad媒體支持課堂的對比與分析的基礎上,我提出了“融生精學堂”的建構模型:以“任務單驅動”為主線,緊扣“課前自主學習、精準反饋—課中合作探究、差異化教學—課后拓展延伸、個性化作業”三個環節,抓好“課前、課中、課后”學堂三段,構建“先學、交流、延伸”的學堂流程,來實現課堂教學的重建。這一重建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感悟空間在各種鮮活的任務中進行體驗、探究,并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解決問題。這種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學堂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互動交流的思維碰撞中培養理性精神,深化政治認同,提升法治意識,在課外的延伸拓展中激發公共參與。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思想政治融生精學堂實施范例
以下筆者以政治生活第八課第二框《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為例,談談開展融生精學堂的實踐探索。
1.課前自主學習、精準反饋
作為融生精學堂的第一流程,“任務單驅動”的首要環節,是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創造基于主題的學習資源,布置課前前置學習任務,向學生推送富媒體預習內容(微課、課件、圖片、文本等),同時推送預習檢測試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針對預設問題,學生在論壇或平臺上開展相關討論,提出疑問或見解。這一過程是新知與舊知相融合的過程,融合不進的就成為困惑問題,從而帶著問題走進學堂。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學習中,筆者設計的導學案以“中美貿易爭端”為議題,設置了以下前置學習
任務:
課前預習:
了解中美貿易爭端的始末,并在Pad討論區就此事件展開
討論:
(1)美發起貿易戰的原因?
(2)中方相關的具體表態?
(3)中美雙方爭端的實質是什么?說明國際利益的哪些相關
知識?
課前自學檢測(選擇題4道)
首先筆者通過信息化平臺推送約4分鐘的微課讓學生預習,在Pad媒體討論區就上述問題互動討論。通過互動交流鼓勵學生主動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增強公共參與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Pad媒體提供的課前自學檢測的精準數據及學生互動交流的思想動態,使教師精準把握學生的總體認知狀況和個體差異,為課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供了依據。微課程和導學案把傳統課堂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先學后教的學堂模式,將知識的認識置于課堂前,知識的內化和思維的培養置于課堂中,改變了課堂的教學結構,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和高階思維能力的
培養。
2.課中交互學習、差異化教學
此環節是“任務單驅動”的關鍵,也是學堂的著力點所在。通過探究學習、實時檢測、總結提升多環節突破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思想政治新課標的設計突破了傳統的“內容目標——提示與建議”的簡單結合模式,而是通過“活動”把“內容目標”與“教學提示”有機整合起來,通過圍繞多種多樣議題展開的活動,使“知識內容依托活動”“活動過程提升素養”。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學習中,圍繞“中美貿易爭端”的議題,學生展開了以下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