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已經直接影響了我們生活、學習,包括工作等等各個方面。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廣泛。就初中數學階段信息技術支持的創新教學展開具體的敘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創新教學
一、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數學創新教學優勢分析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數學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得初中數學教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充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進行備課的環節,而這個備課環節比以往要求要高,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會以學生的各方面學習情況為基礎,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收集相應的資料,設計出具體的課件,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節省了板書的大量時間,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視野。
4.營造開放性、探究性的課堂氛圍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營造出一個開放性、探究性的課堂氛圍。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以唱獨角戲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的教學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而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有效地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幫助學生放飛思維。
二、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創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教學內容融洽地進行結合,從而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效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很多知識點相對來說也比較枯燥,其中更多的是理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可能會產生乏味感,這既不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理解,也不利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適當地利用信息技術,調節課堂氛圍,引領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在講解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適當地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這些部分的內容,像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像麥當勞的標志、工商銀行的商標以及中國聯通等標識,像天安門、埃菲爾鐵塔等等類型的建筑,像樹葉、飛機這種很常見的生活中的事物,教師在開展這節課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地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播放這些內容進行引入,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通過直觀的圖片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結合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初中階段的數學是存在很多比較晦澀難懂的部分的,而學生相對來說是剛剛開始接觸的,所以,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借助多媒體設備,借助信息技術將這些難點拆分開來,進行更加詳細直觀的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透徹進行理解。例如,“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單單依靠口頭上的講解,可能很難透徹地講解,而學生也會很難去理解。這時候,教師就要適當結合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動畫,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進行學習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給學生播放y=x2這個函數關系在坐標系中的具體形成過程,然后,教師可以繼續給學生播放y=x2+1,y=x2+x,y=2x2這些函數關系在坐標系中的具體形成過程,通過一種循序漸進的形式,幫助學生一步一步理解掌握,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察,通過對具體函數關系的圖像形成過程的觀察,發現二次函數的圖像在坐標系中的伸縮、平移等規律。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節省了教師需要在黑板上對每一個圖形進行具體板書的時間和精力,也通過一種鮮活的形式,幫助學生從更加直觀的角度透徹地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突破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內容,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在新教育形勢的不斷影響下,學校需要在教育方面進行一個質的改革,使得教育事業能夠跟隨時代的大腳步,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可以說,網絡信息技術是對教學觀念的顛覆,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被強調,同時,營造出一個相對開放性和探究性都較強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培養學生各方面
能力。
參考文獻:
[1]祁貴文.增強中學階段數學引導性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學術期刊(中學教育),2017(1).
[2]董萍.中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途徑分析[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7(5).
[3]劉品源.中學數學教學與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合的具體分析和相關策略[J].中國教育,2014(1).
[4]王志輝.中學數學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J].中學教育研究,2017(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