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杰
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中實現分層教學,能夠極大提高教學效率,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更多的關注,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具體組織教學中,實現英語分層教學,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實現科學分層,設定分層的目標與內容,并最終達成分層的評價,給每一位學生以發展的機會。
關鍵詞:高職英語 分層教學 多元評價
前 言
在傳統意義上的高職院校教學,教學以“適度、有用”為原則,無論在教師還是學生,關注點都在專業的學習上,而忽視了對英語等基礎性學科的關注,然而這與現代化教學處于一種背道而馳的狀態,需要教師進一步關注。在當前的高職英語分層教學之下,教師能夠全面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給學生以啟發,最終實現現代化教學工作的發展。
一、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模式構建
(一)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構建分層教學模式,需要因材施教的對學生進行分層,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職院校,很多學生普遍對英語等公共基礎課關注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與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基礎有關,很多學生正是因為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英語成績不理想進入了高職院校學習,而非考入了普通高校,本身對英語難以提起興趣;而是與高職院校教學思路有關,在“適度、有用”的原則指導下,更多的關注到的還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了英語教學,課程安排較少,缺乏系統性,盲目追隨普通高校等,都成為當前教學的弊端所在。作為英語教師,想要實現英語分層教學,真正推動班級學生英語向前進,需要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到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問題與困惑,與學生形成交流,進而進行科學的分層。通常情況下,一個班級的分層大概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學優生,這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強,學習興趣相對濃厚;二是中等生,這部分學生占據班級學習的絕大多數,成績并不好,也不糟糕,學習能夠跟上大眾卻不出色,甚至很多并沒有多么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就這部分學生而言,需要根據教材設定,逐漸提升英語學習興趣等即可。三是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或是學習不得法,英語基礎薄弱,對于這部分學生,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等,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
(二)實現分層教學目標的設定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要進一步的為不同層次學生設定分層教學目標。前文已經提到的是,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有特點。在組織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學優生,本身有英語學習的優勢,此時要進一步抓緊,不能有所松懈。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中,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優勢意識,認識到英語學習是未來綜合素質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繼續保持并且發揚。在教學中,除了相應的基礎知識點,也要為學生發展拓展目標,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幫助學生完成向自主學習的過度,逐漸建立終身學習的英語學習意識。二是,對于中等生,要加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自信,以教材為根本,以教學目標為目標,逐漸推動他們發展,找到學生發展的最近發展區間。三是,對于學困生,要給他們能夠從頭學英語的信心,并且幫助學生逐漸補充基礎知識,給學生相應的基礎知識補充,逐漸提升他們的英語基礎能力。
(三)實現教學內容的分層
實現教學內容的分層,是結合教學目標,分別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學優生,可以在高職階段,為學生找到拓展的內容,既可以包括相應的閱讀資料、影視資料等,給學生啟發;對于中等生,緊扣教材,以教材的閱讀、基礎知識等為主,引導學生建立堅實的英語學習信念和知識基礎,對于學困生,可以嘗試補充相應的基礎知識,盡管這些知識已經不適應高職學生,但是對于這部分學生正適宜。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對教學知識進行整理,將高職院校英語學習內容進行進一步優化,使其更適合高職學習[1]。
(四)對學生進行分層的評價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也是高職院校教學需要關注到的,達成多元評價,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能力、知識累積等進行全面的關注,是英語分層教學發展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及時關注并進行更新[2]。
二、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有效性思考
高職英語實現分層教學,能夠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在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實現分層教學,對于教學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能夠關注到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材施教,全面推動英語教學的發展。能夠結合不同學生設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與提升奠定基礎[3]。
整體而言,高職院校實現英語分層教學,不僅是要推動教學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發展,也要為學生未來的進一步成長奠定基礎,給學生更多的可能性,全面推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關注、成長。
參考文獻:
[1] 孫霄.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的思考和探索[J].海外英語,2015,15(6):38—39,43.
[2] 謝詠梅.因材施教·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9(7):86—88.
[3] 趙俊芬.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高職英語教改實踐探索[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1,13(2):149—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