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平
摘 要:思維導圖是在現今教學環境下,較好的改進高中歷史教學狀況的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方式,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們的教學思路以及教學方案都具有定勢思維,想要體現出具有實用性的教學效果。思維導圖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們必須要具有思維導圖與高中歷史緊密結合的教學思路,有效的促進與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中歷史 教學應用
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靈活展示出具體的歷史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有效地掌握、理解歷史知識,并形成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1.科學制作思維導圖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時,思維導圖的制作十分重要,因為思維導圖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制作而成的,在此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梳理歷史知識,了解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應準確掌握思維導圖的制作原則及方法。在制作原則方面,應始終采用中央圖像,以圖像貫穿思維導圖始終,以將知識重點凸顯出來;繪制時可采用非常多的顏色,大腦對于色彩十分敏感,當顏色鮮艷且比較多時,可以提升大腦的興奮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及記憶效果;思維導圖中,除了圖像與顏色外,使用的線條類型、字體、字號也應該盡量豐富。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教學的過程中,既可以采用傳統粉筆的方式繪制思維導圖,又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繪制,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
2.持續簡化既有的學習結構
教師可以考慮配合思維導圖來達到簡化教學結構設計和豐富知識內容的目的。即利用簡易概括性詞匯替代書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表達,使學生預先緩解視覺上的疲勞和心理上的壓力,之后緊跟教師講解節奏并聯系教材中的重點,井然有序地歸納、梳理整節課的內容。如在進行“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類課題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基于時代背景、變化過程、儒家、道家、墨家、影響關系等關鍵詞,進行一類生動性的思維導圖結構設計,使學生在聯系教材進行自主填充的同時,改變對歷史學科過于枯燥乏味的印象,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激情進行深入性的探索。與此同時,教師要預先明確教材內容的重點,爭取以百家爭鳴的發展過程與內容為基礎,引領學生井然有序地填充和完善個人知識結構。
3.方便創建網絡體系
在實際學習中,許多高中生背負著沉重的學習和升學壓力,經常會因為為了學習而學習,忽略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這樣只會令自身學習效率和水平持續降低。為了輔助高中生更加高效地總結和聯系歷史知識,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各類知識銜接,讓學生回憶已學內容的同時自然地銜接新學的內容。如在進行“資本主義市場形成和發展”這類課題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箭頭將新航路發現、殖民擴張、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等重要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章節的過程中可以自然地想到不同事件間的關聯,明確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及差異性。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作用下,讓學生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總結、回憶銜接已學知識點的良好行為習慣,為高中生日后深入了解我國悠久歷史,收獲豐富的歷史經驗奠定基礎。
4.在課中筆記中的應用
記筆記過程中,線形文字結構為其采用的主要形式,盡管筆記中包含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內容,但在日后的使用中存在諸多的不便。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中包含大量的信息,而且絕大部分信息需要學生記憶,學生在記憶筆記中的重點內容時,如果方法不當,效果甚微,并且會降低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比如《辛亥革命》,主要的內容包含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以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學生在采用傳統方式記筆記時,以一二三四的方式羅列出各個知識點的背景、時間等相關信息,涵蓋了該節中所有的知識內容,但由于學生忙于記筆記,不利于聽課的有效開展,效果并不理想。而以思維導圖的方式記筆記后,只需提取《辛亥革命》中各重點內容的關鍵詞,用箭頭、線段等方式表示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直觀地感受具體的教學內容,便于理解與記憶。
5.深刻鍛煉學生的思維技能
在學習環節中,學生需要配合這些關鍵詞進行合理地聯想和拓展,無形之中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在高中學習中,思維能力不可或缺,它可以引領學生持續挖掘隱藏的知識點,改善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與此同時,在進行高中歷史課程思維導圖設計時,教師要重點設計一些拓展性和引導性較強的關鍵詞,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快速性地進行回憶和聯想,最終順利達成培養其各方面方能力和高效率學習的目標。如在進行“經濟建設的發展與曲折”知識點教學時,教師需為學生篩選出經濟發展的過程、影響、反思等關鍵詞,使學生根據這些關鍵詞熟讀教材,并補充資料,進一步明確和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的改革發展歷程。總的來講,想要讓高中生在思維導圖的觀察和利用中形成較強的思維技能,就必須預先引導他們由關鍵詞進行想象,這樣才可以帶動其思維的運轉并挖掘出更多重要的知識內容。
6.思維導圖教學法在高中歷史復習中的應用
在進行歷史課復習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來畫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復習的能力。首先,學生可以不看教材,根據以前課堂所學的內容來回憶,根據回憶、印象初步構建思維導圖。然后對比教材,修改自己的思維導圖,比如《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課,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可以對所學內容進行分類,先是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然后是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學生可以盡情回想這一課所學的每個分支,最后對照教材找出其中的差別進行修改。這種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力,便于幫助學生記憶一些煩瑣的知識點,將知識條理化。
結 語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而且值得推廣的教學工具,它的運用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更為靈活、開放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思維導圖的應用使新課程中提倡的“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模式能真正得以貫徹,在理性課改中值得嘗試。
參考文獻:
[1] 張銘。應用思維導圖實現高中歷史主題學習的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2010(12)。
[2] 陳永光。巧用思維導圖,優化中學歷史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