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文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使得初中班主任開始從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長遠發展角度考慮,圍繞學生的現實成長確定了班級管理內容,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以便全面開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其中,“完美教室”則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旨在充分發揮教室的教學、育人作用,保證學生既可以在教室內學到學科知識,也可接受優良的文化熏陶與思想指引,促使初中班級管理走向素質教育改革之路。因此,初中班主任則要全力打造“完美教室”,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準備。將從豐富班級活動、完善班級制度、開發教室功能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班主任應該如何打造“完美教室”。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完美教室;打造策略
常規的初中班級管理活動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展開的,班主任每天都會強調學習、成績,或多或少都忽視了除學習之外的其他教育任務。然而,新課改針對這一“應試教育”體制進行了全面分析,認為只能考取高分成績,但是卻不懂做人、思想貧乏、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的學生并不能真正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希望班主任可以全面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初中生的未來發展保駕護航。為此,初中班主任要積極“締造完美教室”,全面豐富班級文化,拓展班級活動,完善班級制度與課程結構,促使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從而切實改善班級氛圍,優化教育質量。
一、豐富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是指初中生以班級身份所參與的集體活動,而常規的班級活動便是課堂教學,所以有很多學生都不喜歡上學,認為教室十分壓抑、枯燥。對此,“完美教室”理念則倡導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娛樂訴求,以便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實現全面進步。
為了豐富班級活動,筆者與本班學生進行了民主溝通,全面了解了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讀書,有的學生喜歡養花,有的學生喜歡唱歌,有的學生喜歡跳舞,等等。面對這些多元愛好,筆者會組織相應的班級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后活動時間自主參與,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成長感受。另外,筆者也會動態調整本班班級活動內容,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近期本班學生的學習態度十分消極,不少學生都反映他們學得十分疲憊,腦子都不轉了。對此,筆者就在課后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了近期十分熱門的電影,幫助學生放松了身心。同時,筆者也會與學生一起探究電影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便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完善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是實施班級管理的基本保障,“完美教室”也強調了班級制度的規范性與標準化,制定出能夠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的班級制度十分重要。對此,初中班主任要積極完善班級規章制度,以明確、精細的制度去規范學生的行為活動。但是,為了保證學生可以自覺遵守,初中班主任要堅持民主制定原則,積極發揮學生的管理能力。
在制定班級制度時,筆者全程與學生保持了緊密溝通,耐心聽取了學生的意見。首先,筆者列出了穿著規范、衛生規范、紀律規范、活動規范等制度項目,讓學生切身回憶了自己的學習經驗,鼓勵學生積極補充班規項目。然后,筆者會展示一份完善的班計劃,與學生逐條分析每一條班規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認真了解 學生需求,及時進行修正與調整,與學生達成了共識。由此則可保證學生在未來的班級生活中自覺遵守本班班規,而違反者則需自覺接受違規懲罰。但是,在確定懲罰時,筆者會酌情處理,避免冤枉學生。比如,“穿著規范”中有一條明確規定不可染發、燙發,但是本班有一個學生卻在近期將頭發染成黃色,十分突兀。經過了解,這個學生是因為近期要參加一個舞蹈比賽,為配合舞蹈特點才染發的。對此,筆者向其他同學解釋了事情原委,而其他同學認為情有可原,所以筆者并未懲罰這個學生。
三、開發教室功能
說到教室,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上課、學習。但是,除此之外,教室還有著其他功能,比如讀書會、展覽館、實驗室等等?!巴昝澜淌摇崩砟钜蟪浞职l揮教室的多重功能,不斷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為此,初中班主任便要積極開發教室功能,豐富班級活動,打造一種獨一無二的班級文化,讓學生時刻接受正確的文化熏陶與思想指導,由此打造“完美教室”。
比如,筆者會定期組織本班學生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去設計黑板報,比如在端午節期間設計一則以端午為主的黑板報,抑或根據本校所設計的教育主題圍繞誠信、愛國等設計黑板報。由此,學生則可接受豐富的文化教育。另外,筆者還在教室后面的空地與學生一同制作了書架,整理了豐富的書籍,鼓勵學生將教室當成是閱覽室,積極閱讀。
總而言之,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締造完美教室”可以進一步優化班級管理結構,充分發揮教室功能,切實優化初中生的素質水平,所以初中班主任要積極“締造完美教室”,豐富教室文化。
參考文獻:
[1]王玉良.“新教育”初中締造完美教室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47.
[2]馬浩然.締造完美教室: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7(24):109-110.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GS[2016]GHB0489初中班級管理中師生關系的構建和發展研究)項目。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