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摘 要】目的:針對人文關懷于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展開了分析,以明確其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我院隨機抽取的70例惡性腫瘤患者,在研究對象選取完成后,根據就診順序來將其分為兩組,即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均為35例,針對于參照組的患者,選擇使用了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法,針對于研究組患者,則是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的基礎上,采取了人文關懷。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在護理完成后,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6.35±3.27)分,SDS評分為(50.34±4.26)分,和參照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在研究中得知,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為96.1%,而參照組好了滿意度更低,為80.0%,P<0.05。結論:在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結合使用人文關懷,能夠取得更佳的效果,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對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在臨床中,有著較大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人文關懷;惡性腫瘤;應用效果
在確認惡性腫瘤后,患者在心理上往往會場所各種負面情緒,而在治療過程中,放療、化療等通常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這就將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使其遭受到嚴重的痛苦,這不但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使得患者的生活信心大大下降。作為一種立足于患者需求的護理觀念,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的過程中采用人文關懷,能夠有效緩解患者所出現的各種消極情緒,能夠促進治療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本文就此對惡性腫瘤護理中人文護理的應用效果展開了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所收治的70例惡性腫瘤患者,全部患者都確認診斷為惡性腫瘤,在入組研究前,全部患者都知情并同意,愿意在本次研究中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就診順序,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參照組,兩組均為35例患者。在參照組當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0例和15例,患者年齡為28~79歲,平均(56.25±3.47)歲。在研究當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1例和14例,患者年齡為27~79歲,平均(56.36±3.59)歲。在病程上,兩組患者均為1~8年,病程均值為(4.32±1.19)年。就兩組患者來看,只有護理方法存在差異,在一般研究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針對于參照組,選擇使用了常規護理的方法,例如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等各種基礎護理方式。針對于研究組,則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了人文關懷的方式。具體為:
(1)心理干預:在確認惡性腫瘤后,患者往往會因疾病而出現擔心疾病惡化的心理,這就會造成患者的焦慮、緊張等,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患者會處于痛苦的狀態。所以,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惡性腫瘤患者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接診患者入院后,相關護理人員應做好于患者的交流工作,通過深入的溝通,來明確患者具體的心理情緒,從而針對性的對其進行開導,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解除患者所產生的疑惑。如果護理人員發現了患者出現了不良情緒,就要及時的對其展開心理干預,從而有效發揮人文關懷作用。此外,還哎喲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干預,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患者家屬往往會承受來自于精神及心理上的壓力,還會消耗大量的精神、金錢,一些情況下還會承受親人病逝的痛苦,因此,對家屬所進行的心理護理干預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使其對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做好與治療工作的配合。
(2)語言護理:在對患者護理的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重視語言及態度,更多的使用那些鼓勵性的語言來激勵患者。在溝通患者的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說話的語氣,避免患者產生被同情、被歧視的感覺,要尊重患者,多用些鼓勵性的話語,在和患者的眼神交流上,護理人員應注意,眼神要盡量體現出關心的感覺,不要躲閃。最后,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暗示,以此來促使患者消除對疾病所產生的恐懼,充滿對治療的信心。
(3)健康教育:在人文關懷中,健康教育同樣是很重要的,在接診患者入院之后,要與患者進行交流,使其能夠詳細的了解到治療相關的注意事項,并告知其治療相關的方法,同時,還要將腫瘤治療和防治宣傳冊發于混著,并定期舉行惡性腫瘤相關的講座。在不同的階段,護理人員要針對性的展開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之后,除了要對患者介紹疾病知識外,還要想起介紹疾病的治療原則、方法,盡可能的避免患者產生恐懼心理;在術前,相關護理人員要把檢查講解于患者,讓患者認識到檢查的重要性,并增強患者的依從性,避免患者出現交流等情況,幫助患者正確的調整情緒;在患者換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講述服藥后的相關反應,使患者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提升自身的專業性,來使得患者更加相信醫護人員的能力,更有信心康復。
(4)生活護理: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所進行的生活護理,除了要確保病房內的干凈、整潔之外,還要定期通風,為患者提供一個更加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在護理時,相關護理人員應適當的播放音樂,以此來使得患者能夠有效的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態來迎接治療、面對生活。
1.3 評價指標
通過SAS量表以及SDS量表來對護理前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對兩種屏風的變化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數據都是以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的,通過()來表示計量資料,以t來進行檢驗,以(%)來表示計數資料,通過X2來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研究組以及參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的變化進行對比,在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6.35±3.27)分,SDS評分為(50.34±4.26)分,參照組患者的SAS評分則是(65.28±3.42)分,SDS評分為(68.67±4.29)分,二者相比,研究組顯然低于參照組,P<0.05。此外,通過調查問卷可以得知,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96.1%,參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80.0%,P<0.05。
3 討論
和良性腫瘤相比,惡性腫瘤有著明顯的差異,在惡性腫瘤中,其嚴重程度往往由癌細胞所處的位置所決定,如果確診為惡性腫瘤,那么就會通過手術、化療等的方法來展開治療,如果患者放棄進行治療,就將造成死亡。在人體細胞無法正常控制,過度增殖所導致的疾病,就是惡性腫瘤。隨著人年齡的不斷增加,體內去氧核糖核酸的損失將會隨之提升,在長期影響下,惡性腫瘤的患病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在不同位置所發生的癌癥,其病理形態也往往存在不同,相應的,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有局部表現和全身臨床表現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社會生活及環境出現了很大的改變,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大大增加,是當前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一個主要疾病,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針對于惡性腫瘤,必須要以積極的方式來展開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充分發揮人文關懷的作用。
在惡性腫瘤的護理中,人文關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它對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主要體現在心理、語言、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能夠有效處理患者的負面情緒,是提升護理滿意度的有力措施。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得知,通過人為護理方式來進行治療的患者,不管是SAS評分還是SDS評分都要顯著低于常規護理患者,同時,其護理滿意度也明顯更高。所以,在對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護理當中,人文關懷有著很大的作用,不但能夠發揮出很好的護理效果,還可以使得患者的負面情緒得以緩解并改善,對于患者的治療有著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范曉蘭.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08):94-96.
[2]鄭燕,汪敏,陳芬榮.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21):2656-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