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不期而至,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日益普遍。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歸因于小學生有限的認知水平,所以面對抽象的教學內容,學生會覺得晦澀難懂;面對復雜的繪畫技法,學生會覺得難以掌握;面對枯燥的教學活動,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信息技術就好比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根“魔法棒”,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有趣”。本文將圍繞上述三個方面展開淺顯論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信息技術;有效運用
時下,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衣食住行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信息技術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新的變化。精美實用的教學課件能夠使得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形象逼真,方便快捷的教學設備能夠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異彩紛呈,與時俱進的評價方式能夠使得教學評價的作用更加富有成效……這些新的變化拓展了學生的新視野、開辟了課堂的新局面、提升了教學的新境界。
毋庸置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必須要在立足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恰如其分地運用信息技術。唯有如此,信息技術才會成為拓展學生新視野、開辟課堂新局面以及提升教學新境界的“魔法棒”。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
一、 化“抽象”為“形象”的“魔法棒”,拓展學生新視野
在表情達意方面,語言文字雖然無所不能,但是其表述始終是抽象的。準確無誤、深入透徹地理解語言文字,離不開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然而,小學生因為受到自身認知水平限制,所以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比較弱。為了讓小學生對相關內容有全面地、深入地、透徹地理解,教師必須要充分借助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基于此,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能夠圖文并茂、聲情并茂地向學生展示教材中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
“機器人”是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中的一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種類、特點和功能等是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制作一些精美實用的課件。課件中還可以鏈接一些與機器人相關的視頻資料。相比于聆聽教師長篇大論式的講解而言,學生通過認真觀看圖文并茂、栩栩如生的視頻資料能夠更好地了解機器人的種類、特點和功能。
就機器人的功能而言,視頻資料會圖文并茂地展開講解。如按照不同的用途,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醫用機器人、家用機器人以及軍用機器人等。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就好比是一根化“抽象”為“形象”的“魔法棒”,能夠將抽象的教材教學內容變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據此,學生就能夠全面透徹、準確無誤地理解相關知識。
二、 化“復雜”為“簡單”的“魔法棒”,開辟課堂新局面
教學的至高境界應該是化繁為簡,即要將貌似紛繁復雜的教學內容簡約明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化繁為簡式地教學能夠顯著降低教學的難度,提升教學的效益。
創作與欣賞是美術學習活動的兩種基本類型。在創作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引領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創作技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創作方法,教師可以適時適度地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簡約明了地呈現各種創作技法。
還是以教學“機器人”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機器人制作的方法,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講解機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機器人制作的方法大致有兩種,即手工制作和繪畫的方法。無論是哪一種,教師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此外,在欣賞活動中,教師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美術作品的各種特征清晰明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而這,也正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化繁為簡的一種具體表現。
比如說,在教學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紅色的畫”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如果僅憑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對于三原色的理解仍然不夠透徹。但是,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效果,那么,就可以清晰地向學生展示紅、黃、藍三原色,并會讓學生知道利用紅、黃、藍三原色可以調配出其他顏色。然而,紅、黃、藍三原色卻是調配不出來的。
以此來看,信息技術不正就是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化“簡單”為“復雜”的一根“魔法棒”嗎?
三、 化“枯燥”為“有趣”的“魔法棒”,提升教學新境界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自始至終覺得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學習活動如同嚼蠟,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必定會不太理想。相反,如果學生從頭至尾覺得學習內容妙趣橫生,學習活動意猶未盡,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肯定會顯著提升。
正因為如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實踐證明,將信息技術恰如其分地運用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夠顯著增加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相關內容的欲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還是以教學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紅色的畫”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以實驗的形式見證三原色調配其他顏色的“神奇”之外,還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調色小游戲軟件。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于交互式一體機,讓學生在樂此不彼地參與這些調色小游戲的過程中,再次見證利用三原色調配其他顏色的“神奇”過程。
以此來看,信息技術正就是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化“枯燥”為“有趣”的一根“魔法棒”。
除此之外,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創造一些美術作品。如,學生可以在初步學習一些簡單的攝影知識的基礎上,使用數碼相機、智能手機等拍攝一些攝影作品。學生也可以利用一些電腦繪畫軟件創作一些電腦繪畫作品等。
總而言之,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小學美術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教師要在深入挖掘小學美術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恰如其分、適度適量地在小學美術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真正讓信息技術成為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有趣”的一根“魔法棒”,據此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益,發展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高永生.淺議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1):79.
[2]朱雄.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7(46):175.
作者簡介:
張楓,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青島河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