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燕 梁春花 劉占柱
摘 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實現以中職為起點的各級教育的有機銜接。在中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課程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公共基礎課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教研改革。本文分析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公共基礎課程特點,并以此為導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公共基礎課程教研模式新路徑。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公共基礎課教研;現狀;探索實踐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形成由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機銜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在中職入學前即進行選拔考試,確定其未來幾年的學習方式是3+2、3+4、3+2+3等;另一方面是中職畢業生參與選拔考試,考取相關高職、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后一種選拔考試中,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數學、外語三門文化課以及招生院校指定的專業課。對于這一部分學生而言,公共基礎課的學習,中職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質量與其未來考取上一級院校的質量關系重大。由此可見,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提高公共基礎課教學的有效抓手就是對教研模式進行深度探索與改革。
一、 公共基礎課程教研的現狀
囿于根深蒂固的“職業學校學生學技能”“只要專業課學好了文化課無所謂”的觀念,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教學一直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這一方面源于學生的觀念,另一方面也與教師對職業教育現狀的了解不足、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時代感不強、知識作用在短時間內無法評價具有直接關系,要想改變教師的教學現狀,就要從最根本的教研活動抓起。作為教學前沿的教研活動,其著力點和目標切實落在提升教師隊伍,推進素質教育、服務學生終身發展上。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公共基礎課教研還停留在多年前的傳統模式下,不能夠體現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特色,因此,公共基礎課程教研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二、 公共基礎課程教研改革探索實踐
針對目前公共基礎課程教研中存在的問題,我校于2014年起,主動探索新的公共基礎課教研模式改革,實施公共基礎課兩級教研一體化管理,即學校層面組織學科為單位的一級教研、各專業系組織專業內課程融通二級教研一體化模式,關注公共基礎課程教研創新,對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的實踐推動。
(一) 教研管理模式改革創新
在改革過程中,教務處明確了公共基礎課程教研改革的“兩級教研、一體化管理”模式,將公共基礎課教師的管理歸口到各專業系,打破傳統的以學科小組為單位的教研模式,實行常規教研在系內進行,系主任主持,專業課教師和公共基礎課教師共同參與;同時,每個月組織一次以學科為單位的全校范圍內的大型教研活動,學科帶頭人牽頭組織跨專業的學科教研。兩種教研形式并行。
專業系內教研過程中,系主任主要是將近期相關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針、專業發展規劃、專業教學現狀傳達給教師,教師們針對近階段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熱點問題開展教研活動。專業系內教研形式,為公共基礎課教師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引領了方向,使公共基礎課教學與專業技能培養有效結合,知識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實現了公共基礎課程為專業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滿足人的長足發展需要,為一部分有繼續求學愿望的學生提供了向高職、本科邁進的先決條件,提高公共基礎課教學質量,中職畢業生才能夠與普通高中畢業生在基礎學科上的差距縮小,利于學生在今后的高職、本科院校學習,符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需要。此外,這種教研形式,推進了更新課程觀進行整體課程規劃、課程內容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評價模式的發展。
全校范圍內的以學科為單位的一級教研模式,為公共基礎課教師在學科知識儲備、專業素質提升方面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平臺,促進了公共基礎教師隊伍建設,能夠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同時,扎實學生的文化基礎,改變中職學生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文化課劣勢,為學生中職升高職、本科助力。對于學科的整體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也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二) 教研形式創新探索實踐
無論是系內日常教研還是全校范圍內的學科教研,打破傳統的辦公室集體討論的形式,采用分享教學故事、參加企業實踐、示范觀摩等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教研。
1. 分享教學故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由于面對的受眾群體是學生,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狀況,這就需要教師來靈活處理課堂發生的一切問題。教師將自己處理課堂問題的精彩之處與他人分享,就形成了教學小故事。
2. 參加企業實踐
組織公共基礎課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深入專業課堂,學習了解專業內涵。這樣公共基礎課教師就能了解更前沿的專業情況,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明確了初級技能型人才、中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向,有利于中職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
3. 示范觀摩
示范觀摩,就是先由優秀教師做觀摩課,然后教師進行分析研討,反思交流。開展這項活動,可以在教師中起到經驗共享、以點帶面的作用。教師們在學習優秀教法的同時,在學科上也會產生碰撞,迸射出新的火花,利于知識的遷移、學科間的有效融合。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采用公共基礎課程兩級教研一體化管理,以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構筑了教師成長的良性機制,大大提高了中職學生學習文化課的興趣,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明顯提升,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為學生的長足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郭穩濤.高職本科教育的內涵特征與發展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6(8).
[2]周飚.中學地理研訓一體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2013(11).
[3]祁詠梅.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改實施中的問題研究[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2).
作者簡介:
戴海燕,梁春花,劉占柱,吉林省長春市,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