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興玲 黃培勝
摘 要:當前,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是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不僅是改變了當前課程實施的內容,還在較大程度上轉變了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方式。因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新課程實施的現狀以及教學活動方式的轉變進行研究,旨在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構建;教學活動方式;師生互動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需要小學教師、學校以及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在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實現新課程改革的階段性目標,并為最終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的貢獻。在我國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各方面進行有效的改進,讓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知識,在生活中去利用知識。因為數學的教學比較抽象,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且把學到的知識利用進生活,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推進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 當前新課程實施下的小學數學教育
新課程改革指出,現代教學的本質就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的教學活動直接影響著學生接受知識與理解知識的程度,會對學生吸收知識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自小學數學新課標實施以來,大部分的數學教師都在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不僅是更新了現有的數學教學理念,改變現有的數學教學方式方法,還在此基礎上積極參與小學數學新課標改革研討會,為探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需要注意到的一點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仍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與預期的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之間還存在著較大差距。
具體來說,部分教師盲目追求教學理念的更新,不斷地對已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不僅是沒有提升教學效率,反而出現了已有的教學效率下降的問題。一味地追求新的教學思想,盲目追求新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使教學效率低下。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存在著一味地追求新課程而忽視數學教學原本的教學理念的情況,這樣反而使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吸收知識,不能夠很好地將知識加以應用,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并沒有隨著新的教學模式的改革而進步。
二、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轉變的途徑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轉變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靈活的、合理的。因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給出以下轉變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策略與方法。
(一) 建立雙向的教學關系
建立雙向的教學關系,指的是在教學中轉變老師只是負責傳授,學生只是負責接收的形式,而是建立良好的互動教學關系,教師激勵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進行積極的思考,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于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是建立良好的教學雙向關系,并且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數學課堂才會變得更加高效。師生關系也會變得更加民主、和諧與平等。
(二) 教師敢于放權,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因為害怕學生犯錯而對所有問題都大包大攬,錯誤是學習的必經之路,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中意識到錯誤,并且主動尋求解決方法,才能更好地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數學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培養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數學學習能力,而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敢于放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由發展
小學數學的學習,不能形成刻板的定向思維,數學的學習需要較為發散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學生在思維培養的小學階段,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對于學生的思維不加以限制,在課堂中可以進行自由表達,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學生的思維才能進行進一步的發散,才能培養更好的學習能力,在相對自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勇于思考的學習能力,充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建立良好的雙向教學關系,注重課堂中的互動,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科學的途徑進行改革,進一步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
肖興玲,黃培勝,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鎮教學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