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之一,由此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也獲得了諸多的研究成果,這些都成為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理論支撐。但是從整體來看,依然存在部分教師在高年級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的認知上存在偏差,難以有效地將其貫徹到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中去。文章援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案例,探討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技巧;教學探討
在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關心發展學生們的核心素養,不斷向這方面努力。在小學數學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不利于培養核心思維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確是當前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據,但是其并沒有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準確的界定,這就會影響到后期關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開展。如今還有不少教師仍局限于以前的題海訓練,緊盯作業,認為不斷的訓練,數學能力就能提高,整體的數學素養自然就提升了。這種教學觀念早已過時,雖然習題做得多、類似的題解答水平可以提高,但是對于探究思維、綜合分析思維的能力確是限制,這樣對于數學核心思維的培養是不利的。還有不少老師對于教材上培養核心素養存在疑惑,認為一些方法實際上不好運用,核心素養太寬泛。其實核心素養是要持續的長久的培養,每一節課都是一個階梯,不斷地增強核心素養,而不是遇到合適的有選擇性的培養核心素養。由此以高年級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為基本視角,分析如何在高年級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數學人文:對于數學學科保持濃厚興趣
核心素養的培育中,數學人文的培育屬于基礎性環節,其要求學生能夠對于數學學科保持濃厚的興趣,能夠使用數學思想去進行交流和溝通。很明顯,其關注點在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審美和學習表達等內容上。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關于圓的認知的章節,包括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扇形等知識。作為幾何學中基礎知識或者概念,引導學生對于我國古代幾何學形成特定認知,營造良好的數學人文環境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援引我國古代著名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圓材埋壁”的詞匯,古籍中還有對應的題目“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一寸,鋸道長一尺,間徑幾何?”將這樣的古文題設進行轉換,演變為下面的圖示,要求計算出CD的長度?在這樣的古代圓的相關情境中,牽涉到垂直于直徑的弦相關知識,教師以講述故事的方式來推動課程的開展,學生對于實際圓材埋壁的原理也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自身對于數學人文的認知也會更加深刻。由此激發學生去關注我國古代數學的發展歷史,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在此方面的相關資料,可以得到更加多的數學啟示,這樣良好的交互中,學生自然會對于數學學科保持濃厚的興趣,也就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的格局中,數學學科的濃厚興趣得以激發,實際的學習就會進入到自愿的狀態,喜歡數學相關材料的閱讀,并且懂得使用數學語言來進行交流和溝通。
圖1?圓材埋壁示意圖
數學人文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高年級數學課程教學的時候,需要注重如下幾個細節:其一,引導學生站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數學問題,數學規律,數學概念,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的美,并且在了解諸多數學歷史資料的過程中,以更加開放和理性的態度去接受數學,去審視數學,形成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其二,以數學家的經典故事為引子,對于其身上體現出來的科學探索,數學思維等品格進行闡述,由此使得學生在這樣的故事啟迪中,明白數學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自己需要以不畏艱難的態度去面對;其三,理解數學的簡潔性,縝密性,規則性,唯一性,學會使用這樣的數學去觀察世界,去理解世界,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難題,并且引導學生以數學語言來進行交流和溝通。
二、?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抽象和推理素質
數學思想的培育,也是數學核心素養塑造的重要節點。一般情況下,數學思想主要包括抽象思維,推理思維和建模思維三種,主張在這樣的思維中使得學生學會思維,懂得理性面對數學問題,并且智慧的拿出解決方案。也就是說,數學思想會成為學生數學學習品質提升的重要推動力,引導學生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轉變為簡單的數學知識,繼而使得學生抽象和推理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數學模型其實在很多數學概念和知識學習中都可以巧妙地運用。
例如,以圓形周長,中軸線和圓的知識學習為例,完全可以援引橙子切面來展現,橙子切開后,其腰線就是數學中圓形的周長,10多個小扇形就可以是實現一個大圓形的塑造,此時可以依靠這種方式來推理扇形與圓形之間的關系;接著兩個頂部的蒂頭之間連接的線,就是球體的中軸線,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對應概念的理念,這種聯想也體現出推理的價值;最后橙子的縱切面被分成兩個半圓,并且蒂頭被切成一個五角星,也可以構成一個圓,在這樣的抽象與形象的切換中,學生推理素質會得到很好的提升。
很明顯,數學思想在實際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中的貫穿是至關重要的。在此方面需要教師注意如下問題:其一,要懂得巧妙地運用生活中的各種元素來進行抽象問題的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其二,要鼓勵學生去進行推理,實現觀察素質的提升。
三、?數學意識: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數學意識的培育,也是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節點,其關注的是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數學空間觀念的形成,數學符號意識的塑造,數學問題的解決策略等內容。其需要達到的目標為:能夠站在數學的維度去詮釋生活,并且有著良好的解釋和解構的方式,使用數學本質來拓展智力領域。也就是說,在高年級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意識。
比如,在人教版教學《扇形統計圖》的時候,題設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和繪制扇形統計圖,讓學生以分小組的方式來進行,使得其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過程,主要是以全班學生生日統計為具體題設條件,并且規定在生日最多的月份舉行聯歡會,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得到更大的提升,整個統計會以起立,舉手和畫正字的方式來進行,此時學生可以體驗數據調研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拿到對應數據信息之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扇形圖繪制知識,做好學生描述工作和數據分析工作,由此可以得出最終的結論。在本次案例中,扇形統計圖的出現,就可以展現出生日最多的學生,也就實現了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
在學生數學意識培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問題:其一,要注意整個過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效能,確保整個思維過程是學生完成的,而不是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下驅動的,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在自主活動中可以更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著充足的空間,并且在看到自己小組完成實際扇形統計圖的時候,自身也有著很強的成就感。其二,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要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數據的動態性,也就是說采集的數據一直處于變化的狀態,準確的統計,是實際扇形統計圖繪制的前提和基礎,在數據處理上要有著嚴謹的態度,這也是數學意識養成的重要節點,這一點也必須要學生有著清晰全面的認知。
四、?數學聯系:聯系實際生活以維持學習效果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強調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數學知識學習為社會發展,為人民生活帶來的實用性。因此,教學中還是試題中,教師引用的數學知識要以數學生活為背景材料,讓學生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小學高年級,尤其是畢業班總復習的應用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需要學生有系統知識體系以及開放性的思維。
例如,在講完《平面圖形面積》后,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生活類的實際運用場景,讓學生算一算學校新建圖書館裝修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木地板?在知道木地板的單價后,能否計算一下購買材料花去多少錢?在知道每平方米師傅的安裝費后,能否計算一下裝修安裝費要花多少錢?又如,在講完《百分數》后,教師引入地方經濟統計數據,在統計數據中選擇近三年的數據對比,讓學生發現近三年的統計情況是漲還是跌?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入股票數據,東方紅公司買了20萬股某股票,第二天漲價3%,第三天跌幅1.8%,請問東方紅公司第一天獲利多少錢,第二天損失多少錢?學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教師設計一道例題:學校新建了一個游泳池,分了三個部分,較深的部分(長20米,寬10米,深為2米),較淺的部分(長10米,寬6米,深為1米),現在要將這個水池底部貼上藍色瓷磚,游泳池四周貼上白色瓷磚;已知藍色紫磚價格為80元/平方米,白色紫磚為67元/平方米,在損耗不計的情況下,請問這個游泳池需要花費多少錢夠買瓷磚……諸如這樣的源于生活實際的應用性問題與學生熟知的生活緊密聯系,這也是最能鍛煉學生數學知識與能力的素材。對教師而言,需要積極將教材中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平時考試練習中的素材進行有效整理,根據學生的學習知識,設置一些專題性或者綜合性的數學應用題,有效訓練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當然,對教師而言,這些源于生活的數學應用性問題背景的考查,要讓學生理會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厘清這些題目中的數學建模類型,了解這些應用性問題中的數學邏輯關系,以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有效應對。
綜上所述,高年級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并非朝夕之事,其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擺脫傳統的數學思維,積極主動的尋找全新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由此才能夠營造相對理想的數學教育格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滲透,將核心素養同數學思維方法、數學練習審題分析結合起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反思和探索,以便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六一,劉曉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5).
[2]王盈盈.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審題習慣的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8).
[3]張娜.關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2).
作者簡介:
黃桂萍,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閩清縣金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