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廣泛推行,各學科教師紛紛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對自身以往的教學工作進行優化和完善。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學習體驗,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只有格外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感受,才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教學導語、學生體驗、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四個角度出發,探討提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際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來源,也是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得以生成的核心基礎。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質量變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帶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了增長,自然也會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讓教師教學計劃的開展事半功倍。
一、優化教學導語,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導語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部。優質的導語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本身上,還能通過導語為學生闡述一些教學相關內容,提前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在設計教學導語時,必須重視兩個最基本的原則。
其一,教師需要注重導語的合理性。只有確保教學導語與教材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才能合理地將話題從導語轉移到教學內容上。其二,教師要注重教學導語的自然性,小學生本身有著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導語時不能干擾學生的思維,學生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化意識,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收獲快樂,從而實現學習興趣的增長。
二、關注學生體驗,保護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吸收相關的語文知識,長此以往不僅讓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僵化,還嚴重影響了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參與度較低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對語文的厭倦感和抵觸心理。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得到教師的保護,自然也不會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為了有效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教師只有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小學語文課堂。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教學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講解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對教學故事之后的發展進行暢想。學生暢想的過程本身就能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合理的延續也可以完成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學習。而在學習一些帶有爭議性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問題的答案交到學生手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自身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學生還能借助討論發現自身思維存在的不足,并且將他人的想法轉化為自己的經驗。
三、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灌輸式教學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式,死記硬背也是學生最常用的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但卻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破壞。教師只有為學生帶來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增長。
例如,在學習有著鮮明人物沖突的文章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同時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增長。教師就可以通過角色飾演的方式,讓學生來分別飾演文章中的角色,并且結合文章中故事情節的發展來進行表演。學生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可以真正地從文章中人物的角度出發對事件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還能讓學生的學習體驗獲得顯著的提升。除此之外,有條件的農村小學課堂,也可以讓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帶來更多的互聯網教學資源。這樣不僅可以通過新穎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知識視野。
四、結合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也不能忽視校外資源的合理運用。農村環境為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獨特的資源,無論是一年四季的優美景色還是樸實的田園風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為學生帶來更加多元化的語文課堂。學生在參與課外拓展活動的過程中,自身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增長。
這種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讓部分課程的教學質量取得顯著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班級內開展讀書角活動、組織詩詞競賽等方式,充分調動的學生的主觀意愿。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從而實現學生語文水平的穩定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教師要不斷加深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了解,進而通過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完善,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學生只有主動將精力投入到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才能獲得實質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55.
[2]劉秀池.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20):83-84.
[3]張宏杰.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6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