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源自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自誕生以來,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極大重視。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舞蹈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學生有更為多元化的發展環境,確保學生個性及潛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及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基于舞蹈專業本身的特殊性,本文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內涵及特征的基礎上,闡述了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在舞蹈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舞蹈教學;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J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加德納多元智能的涵義及其特征
多元智能理論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對傳統智能一元化觀點所提出來的,在加德納的著作中,認為人都擁有超過八種智能,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語言智能,能夠較好使用語言進行合作以及運用語言表達進行交流的能力,即流利使用語言或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二是數學邏輯智能,即對數字的敏感度和較好使用數字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三是空間形體智能,能準確感知及對視覺空間有獨特感知的能力,一般是指對空間內線條、形狀、顏色等特別敏感,并具有豐富的空間想象力;四是自我認知智能,這主要指接近自己內在生活情感的才能,同時要基于此選擇合適的行為的能力,是有關人的內心世界的認知;五是人際關系智能,就是能夠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意向、情感及情緒進行感知的能力;六是音樂韻律智能,主要能夠對音樂有獨特的感知力、欣賞力和創造能力,以及有特別的識辨音樂的能力,簡而言之,對音樂、旋律、節奏等特別敏感;七是肢體動覺智能,主要就是通過肢體進行情感表達的一種能力;八是自然觀察智能,主要是對事物從不同角度進行辨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再認識和再創造的一種能力。
加德納認為,所謂智力就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個人為了有效解決自身在生存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需要和使用的一種能力。對這一能力進行判斷,就看其解決問題的效果以及在這一環境下所需的創造力。同時,其認為智力是通過多元化相互交織而呈現的。[2]這一理論對于當前的學校教育來說十分重要,所有的學生都會不同程度擁有這些智能,這些智能進行多重組合就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3]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積極性
(一)培養多元觀的教學理念
多元智能理論對藝術教育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藝術教育普及方面有重要意義。在美國,舞蹈能夠前所未有地作為一門課程進入美國的K-12教育,可以說先前民眾對多元智能的接受功不可沒。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智能領域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軌跡,由此,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應注重不同教學對象的“獨特差異性”,轉換多元模式的學習課堂。多元智能理論既重視學生的天生因素也注重孩子的后天開發。多元智能理論是人全面發展的理論,它的思想符合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整體思路。
(二)豐富傳統舞蹈教學的內容
加德納在《心智的結構》書中曾寫道:“學校教育的宗旨在于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藝術教育比其他學科更有利于將人培養成完整且富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身體運動是舞蹈藝術是最好的表現形式,在加德納看來,舞蹈藝術是使用肢體進行藝術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全部的身體技能使用的過程中,舞蹈居于最頂層,舞蹈與文化的緊密程度超過肢體其他的表現形式。由此看來,“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思想和感情”是通過肢體進行情感表達的一個重要呈現。肢體動覺智能在舞蹈教學課堂中所呈現出來的主要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對舞蹈創作的能力,二是舞蹈示范的能力,三是舞蹈模仿能力。
加德納認為空間智能與藝術直接相關,誠然,其與舞蹈藝術之間也有緊密的聯系。針對舞蹈中的空間元素研究,拉班就曾經將運動軌跡置于一個球狀的空間內,繼而發展出“人體動律學”,他將空間劃分為三個面和十二點,在球體空間內形成“人體動律的十二方位”,由時、空、力、流暢度所構成的“運動四大要素”,并且從中引申出來“動作八大元素”。在法國藝術家卡琳娜伐納看來,舞蹈的空間是以三維的方式存在的,也就是有深度、有高度、有寬度;在楊國鳳老師看來,所謂空間是心靈空間與物理空間構成的;劉青戈老師在研究中提出了空間維度。總的來說,在舞蹈創作與編排的過程中空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
語言智能與邏輯智能在舞蹈課堂教學中不單只是教師講解動作,也需要不時地給學生以啟示,讓學生自由地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有時會讓全體同學用各自的身體語言進行交流,形成一種別開生面的“討論”。對于舞蹈教學來說,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使用身體語言對事件進行描述,并積極發揮邏輯思維對自身的情感加以表達,通過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與溝通。
舞蹈藝術的呈現需要有布景、燈光、化妝、服裝等多種內容組成,這些元素在提升舞蹈藝術價值的同時,也使學生的空間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隊形變化、燈光處理及舞姿等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認知色彩、構圖及對比。充分發揮空間智能,這就需要有多方面的能力作為儲備:一方面是使用空間進行思想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依據思維進行物質操作以及呈現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針對舞蹈呈現的物理空間加以想象的能力。
(三)舞蹈教學的多元評估體系
“多元智能理論對于評價的最大貢獻在于建議從多個方面評價學生。 標準化測驗的最大缺陷在于要求學生們以一種狹隘的方式來展現在學年中學到的東西……另一方面,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了這種觀點即學生們應當采用多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在某種具體的技能、科目、內容領域上展現自己的能力。如同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出的,任何教學目標可以通過至少用八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教授, 這意味著任何科目可以通過至少用八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用傳統的標準化衡量模式對于每個智能結構并不相同的學生來說還是有許多局限性,舞蹈教師的評估對學生具有導向的作用,所以舞蹈教學需要樹立多元的評價觀。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我們需對舞蹈教育課堂進行評估,并使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來提高學生對學習舞蹈的興趣和信心。可以關注學生的訓練過程,在多元化的評估中發現每個學生的不同能力和智力特征,發展與他人不同的智力方向和興趣,引導學生在其所擅長的領域方向提高舞蹈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局限性
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其中的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與舞蹈教學的聯系較為密切,就舞蹈這門學科本身的專業性和特殊性而言,在實際的舞蹈專業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容易在最后分析的時候才結合理論,而中間過程卻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德納在其理論中認為,評價學生應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在教育中應注重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個性、開發學生的這種差異。課程目標以“個人中心課程”為基礎,從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智能差異性,通過多元評估強化其自身的特點,在建立信心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自我認同。加德納指出:“如果一個人想獲得深度的了解,勢必要超越單一學科的范圍,采取跨領域的研究方式。”因此,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能學以致用,需重新定位傳統舞蹈教學觀,更注重發展和“解放”人本身。
舞蹈教育作為一種教學活動,既有共性也有其學科本身的個性。舞蹈教育不僅只是教授學生不同的舞蹈知識,更需要訓練學生的肢體技能,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改變自然常態下的習慣體態。這是一個反復磨練、不斷練習的過程,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很難達到舞蹈對肢體形態靈活運用的要求,尤其是對于專業院校的舞蹈課堂訓練來說。所以,在舞蹈課堂教學中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教師會要求學生有的動作需要達到一定的“統一化”標準。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更注重學生多元化的挖掘,這一點在專業舞蹈教學中尤其是中專階段或藝術類舞蹈專業的學生較難實施。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缺乏個體成就的定量研究,即沒有足夠的實驗研究來直接檢驗理論的有效性。多元智能理論對智能的概括雖然比較細致,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測量這些智能的有效方法。所以,學習一種理論并不難,最難的是要把理論與實踐成功結合。
四、結語
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體系在教學策略上,注重開發學生認識自身具有的多方面能力,把多元智能引入舞蹈課堂教學,從學生最喜歡的方式中尋找切入點。舞蹈是一種有趣味性的藝術形式,對于學生多項智能的培養與挖掘來說,興趣是最為重要的。發掘學生的強項智能,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從而幫助學生將優勢智能的特點遷移到其他智能領域。對于舞蹈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問題,筆者認為還是要從舞蹈本身學科特點出發,傳統的舞蹈教學方法是新中國成立至今的老一輩舞蹈藝術工作者們經長期的實踐總結而成的舞蹈教學內涵豐富,教學方式獨特,并且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在現有的舞蹈教學方法上結合多元智能理論的特點作為補充,在舞蹈教學上使舞蹈教師對傳統教學觀念拓展思路,在現有的教學內容上做出補充調整,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性,結合多元教學方法,做好多元的實效性評估。多元智能理論并不是對傳統教育的簡單否定,而是一條新的思路,為舞蹈教育者理解智能和教育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不同教育理念的滲透和整合,將為舞蹈教育發展開辟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新視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4.
[2]武艷.多元智能理論對舞蹈教育的啟示[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3):18-21.
[3]欣心.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5):10-11.
[4]魏樹發.多元智能理論對舞蹈劇目課程建設的應用實踐[J].舞蹈,2014(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