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構主義理論顧名思義有結構化的理論學習。故建構主義也譯之為結構主義。如何更好的進行小提琴教學是小提琴教育者不斷探索和革新的重要議題。本文將著重表達建構主義理論在小提琴教學中的應用過程,進一步改進現有的小提琴教學方法,也能完善現有的教學過程,提高教小學質量。
【關鍵詞】建構主義;小提琴教學;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J62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小提琴作為現今比較流行的樂器之一,在很多人看來小提琴的學習就是樂器演奏過程,這一理解過于片面,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只是不斷的進行技能重復練習。人們對于小提琴的理解并不正確,浪費了很多的學習時間,也導致了學習者情緒非常低沉。本文將會講授現今小提琴在學習和教授上的困難以及現象;建構主義的概述,教學方法以及建構主義對于小提琴學習者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一、建構主義的概述
建構主義也被譯之為結構主義,這是認知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構主義簡單來說就是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這是一種心理活動的過程,更是學生對于事物認知的核心內容。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多種多樣,其核心內容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對于知識的探索獲取過程,學習者主動獲取知識,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而不是將知識從教師處傳遞到學生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現如今建構主義是一種在近半年以來在國內外不斷受到好評的教育理念。
二、小提琴的教學難點總結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
在選擇學習一門技能的同時學習者往往處于被選擇狀態。大部分學生是由家長直接做決定參與學習的,還有一部分比較盲目隨波逐流式的選擇,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跟隨別人的選擇而做出的選擇。這樣的情況就會出現教學上的困難,教師很難根據個體的情況選擇教學方式從而會導致學習程度的不同以及學習效果的偏差。
(二)課程設置不完善
現今課堂上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上專業課教學時間有限,課堂上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每節課之間間隔時間較長,導致學生會忘記上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內容。嚴重影響教學進度。再者小提琴實訓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但在實訓方式上,教學中這方面的課程設置也顯然不足。另外,在選修課程上,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態不足將學生分為三等從而更有效的提高學生水平。
(三)教材的不完善
就目前小提琴的學習而言,專業教材資源匱乏也是影響小提琴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高質量的教材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在教學中的進度,保障學生在學習中接受到更全面的專業知識。相反,教材的不完整直接導致學生接受知識的片面性和落后性。優質的教材亦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加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
三、建構主義理念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
目前在小提琴教學中,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傳遞角度進行講解,也就是教師講解演奏知識,進行示范演奏,然后學生根據曲譜進行反復練習,教師通過自己的經驗進行糾正,學生不斷的改正,課下學生沒有自主的學習方法,只是簡單的模仿,機械的練習。對于小提琴的教學來說,單純進行知識的傳輸和學生反復的練習,很難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小提琴,也無法體現在教學中學生的地位。
小提琴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結合建構主義理論,進行全新的改變,學生原本對小提琴知識的掌握和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對于小提琴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生也能在具體的學習中,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知識建構,學生不斷的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時,也能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一)教學框架的構建
教學框架是基于建構理念的基礎上而設立的一種知識框架。從小提琴的學習中可以看出,小提琴的學習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從最基礎的理論知識開始到實踐練習,逐步擴展。知識點掌握的同時再運用到練習當中,進而讓學生全面掌握,這是小提琴教學的一個過程體系。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便可以搭建這樣一個框架,從基礎理論出發,由低到高,進而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點,并根據教學中的要求進行實訓,這在小提琴的教學中有實際意義和作用。
(二)支架式教學方法
支架式教學方法在目前學生教學中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能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外部引導效果,讓學生能在現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學生也能在教師的指導之下不斷的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展開教學,有效的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尤其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原本復雜的知識,選擇簡單的方式進行分解,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自身的框架中去,完成知識的構建過程,讓學生在現有學習基礎上有所進步。通過這種框架式的引導,學生能從原本的被動獲取知識到完成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例如,小提琴學習者如何在原有基礎的歌曲上加入自己的真實情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為學習者設計不同程度的學習框架。
(三)拋錨式教學方法
拋錨式教學也被稱為實例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這種教學更加貼近現今學生的學習生活。因為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到實際的環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而不是僅僅從教學者聽經驗介紹和分享。在實際的情景中一旦確立一個問題,整個教學程度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到岸被錨固定不動。拋錨式教學與情景地學習、情景認知以及認知的彈性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是該理論更多運用在技能基礎的學習中。對于小提琴的學習中學生更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作引導者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從而尋找答案,例如,在指彈學習階段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并發現更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
(四)隨機教學方法
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最為常見的狀態就是教師進行小提琴曲目的示范,然后學生被動的接受,按照曲譜的內容進行反復訓練,直至掌握,教師在外部進行督促,學生只是反反復復的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訓練而已,這一教學方法很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隨機教學法強調隨機性,教師按照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變化而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促進學習者的能動性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針對小提琴曲目的差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曲目,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通過多途徑進行挖掘,對于同樣的內容,也會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對于同樣的一首曲目,從不同方面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在能夠簡單拉出一些曲目的同時可加入歌曲或情感部分,這樣能更好的保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理論在小提琴的實際學習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很難對多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效果做到完美掌控,通過構建教學框架,對教學有一個綜合性的把控,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做到實時了解,并通過拋錨式教學法,隨機教學法等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進度,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提琴教育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朝華.高校小提琴教學現狀與改革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19):172-173.
[2]程晶晶.談小提琴演奏和表演藝術的幾點意見[J].北方音樂,2019,39(19):56,59.
[3]奚臨臨.小提琴教學中的音準問題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10):39-40,43.
作者簡介:蘇伯英(1982—),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小提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