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對素質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視,教育部門更是直接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音樂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素質而言,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現階段中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在致力完善、改進音樂教學方式,也取得了較好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學生音樂素質提升。例如,學生音準訓練、音色把控、合唱能力培養等方面,難以全面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基于此,文章對合唱教學重要意義及其存在問題進行了闡述與分析,進而對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合唱能力培養相關對策進行了有效探討,以期能夠為提升學生合唱水平,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學;合唱能力;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音樂教學對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積極作用越來越明顯,社會各界對于學音樂教學予以了高度重視。在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過程中,學生合唱能力培養極為關鍵。這就要求中學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合唱教學重要性,并深入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有效對策來完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合唱技巧與合唱水平。
一、中學音樂合唱教學重要意義
(一)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提升的有效方式
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表演方式,需要學生們一同參與進來,并且根據不同學生的音色、音域進行合理、有效搭配,以獲得良好的預期演奏效果。這對于學生的集體意識與配合意識有著較高要求,而各個聲部之間的配合必須經過多次反復訓練、調整,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必須學會根據其他同學的聲音來進行自我、調整來實現有效配合,進而獲得良好合唱效果。在合唱練習中,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重要途徑
合唱演繹對于學生審美要求較高,要求學生不但要學會欣賞自己,也要學會欣賞他人。教師在進行合唱曲目教學之前,通過對合唱曲目進行播放,來使學生感受合唱演奏的精彩。通過學生們的團結配合,獲得良好的合唱效果。音樂合唱教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欣賞、聆聽曲目,使學生能夠體會歌曲營造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內涵,進而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中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
中學音樂教學對于音樂教師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其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教學水準,才能有效發揮學生音樂學習引導者作用。目前許多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仍然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重理論而輕實踐,尤其是沒有根據學生音樂特長進行分類培養,不但使學生的特長得不到發揮,反而降低了學生對合唱音樂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未能形成正確的音樂認識
目前,大部分學生熟悉和廣泛接觸的多是流行音樂,流行樂壇的不斷發展,催生了許多追星者,同時也刺激了學生們的音樂學習熱情。相對而言,多數學生對于歌劇、戲曲、古典音樂等感到極為陌生,能夠掌握五線譜、簡譜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們對音樂的認識廣泛停留在唱歌、跳舞階段。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較為片面,沒有形成較為全面、透徹的認識,導致合唱學習質量不高。
三、培養中學生合唱能力相關對策
(一)激發學生合唱學習熱情,形成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而中學階段更是學生進行學習與身心發展重要階段。中學時期的學習,將為學習后續學習、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在中學合唱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音樂價值觀,使其充分意識到音樂對于其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應采取有效手段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形成興趣愛好,并通過將信息化教學方法方式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引導作用,使學生以最大熱情投入音樂合唱學習當中。比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之前,可為學生播放一段愛國主題的合唱視頻或合唱歌曲,使學生在歌曲中體會國家山河的壯麗,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進而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對于抒發感情、情懷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合唱的學習熱情。
(二)培養和提升學生集體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
音樂合唱注重的是“合”,其次才是“唱”的能力。為了使和合唱的各個聲部聲音可以準確的銜接、融合,音樂教師應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集體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可通過經常舉辦團隊比賽,組織團隊游戲來提升學生之間團隊意識與默契配合,使學生之間盡快熟悉起來。音樂教師可利用小組合唱方式來培養學生合唱興趣,使小組成員融為一個整體,提高學生合唱能力。
(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感悟
音樂不僅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情感表達的藝術,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合唱技巧教授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對學生音樂情感的提升培養,這對對于學生音樂合唱能力提升有著重大促進作用,學生對于音樂情感感悟越深。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也就越高。若是學生受到音樂影響而產生情感就會將自身的感情體驗融入合唱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增加音樂課程設置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操,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教師在教授音樂合唱知識、技巧的同時,還應注意向學生傳授音樂發展的歷史文化,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在合唱曲目中融入自身理解與情感,切實提高學生合唱能力
(四)做好合唱訓練
要想有效提升中學生的合唱能力,則需要做好合唱訓練工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合唱環節所出現的共性與個性化問題來開展相應的合唱基本訓練。第一,科學開展識譜訓練。由于不同學生其識譜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師需知道學生將歌曲中的難點找出,正確掌握節奏、音準等問題;第二,開展反復的音準訓練。在各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同對聲音準、旋律音準進行歌唱,并且反復練習音樂作品中音準困難的片段、不同調式的琶音與音階等;第三,開展內在聽覺訓練,需要學生能夠正確把握全部聲部旋律,準確掌握旋律的色彩和傾向。
(五)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在開展中學音樂教學時,需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在整個合唱教學中都融入音樂審美,將學生的情感進行有效啟發,進而更好的協調學生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的發展。第一,教師應當要將歌曲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有效挖掘,并且指引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來對歌曲進行深入感知,并在腦海中生成相應的畫面;第二,教師應當要有效調動學生互相交流與探討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辨析與思考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構建,并且能夠再創造已有的知識經驗,以促使學生合唱表現力得到提升。
(六)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對于中學生而言,教師是其音樂學習的引路人,教師必須在合唱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合唱的藝術情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生的效仿對象,進而在心底里熱愛合唱。在日常的合唱練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對其練習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地糾正,提高他們的合唱能力。中學生靜動愛好不一,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揚長避短,使其在合唱中得到更好地發揮,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
四、結束語
培養學生合唱能力對于提升學生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有著至關重要作用,也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而針對中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針對性地采取有效對策進行改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切實提高中學生合唱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寒梅.讓合唱之花在音樂課堂上盛開——高中音樂合唱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下),2016(11):110.
[2]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創新及改革探索[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8.
[3]錢彩霞.蘊美于情蘊情于聲——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96):168.
[4] 鄭淑玲,趙國華.淺析在中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興趣[J].新課程(中),2018(2):212.
作者簡介:李雪濤,女,江蘇常州,本科,教師,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