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紅
【摘要】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展為我國的文化事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也使我國的文化事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民族聲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面對著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要想使民族聲樂有其自己的特色保持其自身的風格,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就要重視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價值與貫徹。本文淺析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價值與貫徹的方法,為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育;民族性;價值與貫徹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價值
我國的民族聲樂歷史悠久,甚至可回溯到遙遠的遠古時代。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民族聲樂憑借其自身特有的優點及其特有的價值在中華文化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歷程中,民族藝術工作者、教育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使民族聲樂得以更加科學、系統化地發展。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世界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緊密,外來文化對民族聲樂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就更加需要我國民族藝術工作者重視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價值,理解民族性的意義促使民族聲樂更加科學化、藝術化、民族化,被大眾熟知喜愛。民族聲樂中的民族性是民族聲樂發展的根基,而民族性必須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載體。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思維方式以及不同的情感,這些最能體現民族性的東西可以通過精神文化展現出來。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發出悅耳的連續性有節奏的聲音,民族聲樂也用此方式繼承和發展,聲樂歌曲應該運用一定的演唱方法、唱詞曲調去體現民族性特有的藝術風格。在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中不僅要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才能的藝術工作者,更重要的是音樂藝術工作者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發展傳統音樂文化的使命,使民族聲樂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立于不敗之地,被更多的乃至全世界的人們認可、熟知,使民族聲樂追趕上先進的潮流,把最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民族聲樂中,因此民族聲樂教育中要把民族性放在重要位置。這樣不僅要求民族聲樂教育者正確認識民族性的價值、不斷提高自身的民族素養,還要對民族聲樂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民族聲樂教育者還要從專業的課程規劃方面出發,使民族聲樂更加科學化。中國民族聲樂從廣義上講主要包括傳統的戲曲、曲藝和民間民歌的演唱三類。狹義的角度上來說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民族唱法。
民族聲樂的演唱對演唱者的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歌唱者要有專業的演唱技術、靜潤通透的嗓音、細膩的情感表達,歌唱者的作品也應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語言與藝術旋律的充分融合就是民族聲樂塑造的核心。
民族聲樂的演唱要做到聲情并茂還要注意唱歌的技巧和發聲方法,這其中包括氣息;咬字力度;聲情并茂三個方面。看似簡單的聲樂技巧卻需要歌唱者們長年累月的不懈堅持,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形容聲樂演唱者們的努力也不為過。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如藏族的《喜馬拉雅》《珠穆朗瑪》《青藏高原》等,演唱這些曲目時要用較靠前的位置,多用一些混有真聲的音色這樣才能表現出藏族特有的色彩。而蒙古族歷來以粗獷、豪放聞名,所表現的聲樂形式應是利用胸腔、頭腔和鼻腔共鳴,字正腔圓,輕重分明。陜北民歌《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是對歷代陜北地區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的反應,塑造了鮮明的高原文化,是對陜北地區生活方式最好的詮釋。還有維吾爾族民歌、湖南花鼓戲等等等等。因此,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各有其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風格,各民族以不同形式展現其特有的民族聲樂魅力。民族性是民族聲樂教育中最關鍵的手段。民族聲樂的教育目的不單單是培養專業的民族演唱者更是對每個不同民族文化的傳承,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民族性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使命,在新時期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二、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貫徹
民族聲樂教育關鍵在民族性,在教育過程中把民族性與聲樂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整個民族聲樂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實際情況卻并不樂觀,民族性的貫徹只有極個別的教育工作者獨自實施,更多的教師都是憑借自身對民族性的理解去教學,缺乏科學的指導。隨著時代的進步,民族聲樂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在教學中對民族性的貫徹更加具體化、科學化、系統化。教育工作者是學習的載體,因此在貫徹民族聲樂教育中高校應首先注重對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提升教師的民族認知,轉變其教育理念。現如今,中青年聲樂教師已經成為民族聲樂教育中的骨干力量,他們有著扎實的理輪基礎,受到的是最專業的聲樂教育,有規范的演唱能力,但他們對傳統文化藝術理解的不夠透徹,對民族性的認知不夠深刻,因此在他們專業素養的基礎上也應多向“前輩”們請教民族聲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教師們形成互動關系,共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認真貫徹民族聲樂教育中的民族性。不僅如此教師也應該深入民間,觀看民間表演,向民間藝術家們學習唱腔唱調。從學科角度來說,使民族性更科學的得到貫徹落實。高校在專業課程設計方面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許多高校都有民族聲樂課程的設置,但課時量有時卻不足,因此高校可以在課程量方面適當的增加。在民族聲樂教育中高校教師應把聲樂技巧、演唱方法重點教受學生,著重提高學生的專業水準。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注重民族聲樂教育中的民族性,盡可能的覆蓋所有有關民族聲樂的內容,包括少數民族聲樂。從學生自身角度來說,學生不僅要學好在課堂上的專業知識、演唱技巧,更要對傳統文化藝術有進一步的了解,學生是學習民族聲樂的主體,只有學生切實用心去體會民族性去了解民族聲樂的魅力才能更好的貫徹民族聲樂教育中的民族性。
三、民族聲樂的發展趨向
時代的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人們從原本的單一欣賞音樂轉變為對音樂的多元化的賞析。在目前多元化音樂教學的大背景下,民族聲樂教學既應該適應大眾對民族聲樂發展的多元審美理念同時也要適應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民族聲樂演唱的多樣化應通過創作、表演、欣賞三個方面入手,民族聲樂的發展不應單單只滿足自己民族的審美理念,應把民族聲樂與傳統的文化藝術與大眾口味完美的融合,創作出具有多元化的民族風格聲樂,讓大眾都能欣賞少數民族的民族聲樂,讓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觀眾不僅喜愛上民族聲樂甚至可以像流行音樂那樣流傳在大街小巷,讓當代青少年領略中國民族聲樂的魅力,對不同的民族有著更多的了解。民族聲樂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的文化積淀,國家有關部門、學校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強化民族聲樂的教育和傳承,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走向世界,推動我國文化發展的繁榮。
四、結語
本文基于民族聲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展開對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價值與貫徹相關問題的探討與研究,并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總結了民族聲樂的價值、貫徹措施以及發展趨勢。總所周知,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由之路。民族聲樂教育者在傳承傳統文化藝術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發現自身的不足,拓展自己的思路,放寬自己的眼界從而更好地傳承民族聲樂。民族聲樂的民族性更是教育工作者們以及高校關注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民族性與日益發展的多元文化完美的融合才會使民族聲樂受到大眾的認可,受到觀眾的喜愛,才可以使民族聲樂繼續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曼.民族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談“字”與“聲”之關系及中西歌唱理念的差異[J].黃河之聲,2013(13):20-22.
[2]李瑞.淺析民族聲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價值與貫徹[J]戲劇之家,2016(7).
[3]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5]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6]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