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 李林芝
摘 要: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涵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萬多個專業點,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教育部長陳寶生說過“質量為王、標準先行”,有了標準才能有遵循,才能有衡量的依據,專業的教學標準非常重要。《國標》的發布給各個高校提供了專業建設的依據、人才培養的標準,對于占我國高等教育相當比重的獨立學院也不例外。文章對《國標》背景下地方獨立學院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專業建設;思考
一、從《國標》看專業建設
《國標》對各專業在“專業概述、專業適用范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和附錄”八個方面進行了要求,文章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教學條件”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人才培養
(1)培養目標
《國標》對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如下:①側重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責任感與法律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終身學習與終身拓展;②符合學校定位;③要體現專業點與支撐學科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④明確學生就業領域、從事工作及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
(2)培養規格
《國標》在學制、學位、學分與學時方面有較明確的要求,各學校根據專業不同可自行設置。在人才要求方面對文科專業提出了“知識、素質、能力”培養要求,對工科類專業提出了“思想政治和德育、業務(知識、素質、能力)、體育”培養要求。
(3)課程體系
《國標》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也不盡相同,可總結為“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含專業選修課程)”,另外《國標》規定了一部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或提供了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的選例及實踐教學的安排,在不同專業的規定不盡相同。
(二)師資隊伍
《國標》對于各專業規定最低的師資數量要求,最低生師比要求,最低的碩博學歷教師比例,最低的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部分專業還規定了教師的專業背景、行業背景等。
(三)教學條件
《國標》對于教學條件的規定基于《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2004),主要涉及圖書與信息資源、實驗室、實習基地、生均儀器設備值、生均教學行政用房等。有的專業在基礎實驗室及專業實驗室、實驗員隊伍方面也有明確要求。在教學經費投入方面,不同專業規定也不一樣,有些規定了年生均教學費用投入不低于學費收入的25%,有的規定不低于學校自定的最低標準,有的要求符合國家規定,有的要求年生均最低投入費用從1000到1500元不等。
二、地方獨立學院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獨立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從數量、學生人數、專業設置上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人才培養質量也在不斷提升,部分獨立學院已轉設成功,還有一部分辦學頗具特色,但多數獨立學院面臨著辦學資源缺乏、沒有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等問題,對于地方獨立學院尤為明顯。
(一)定位模糊,人才培養目標不明
我國的獨立學院基本都從“校中校”發展而來,辦學方向、定位基本與母體學校一致,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立學院辦學定位就顯得越來越模糊。辦學定位的模糊直接導致人才培養目標不明,培樣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去培養,具備何種特色與競爭力這個根本問題往往被忽視,最終導致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競爭力缺失。
(二)專業設置不合理,缺乏優勢專業
地方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往往直接復制母體學校專業設置,從辦學規模、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看,這種方式不合理。專業設置陳舊、規模有限、成本高、效益及效率低下,導致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同時陳舊的專業設置也與市場的發展與需求脫節,導致學校專業沒有優勢缺乏特色。有的學校立足于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但專業的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對接不足,畢業生就業服務地方經濟較少,這就難以體現地方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主動對接“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方面,有些地方獨立學院又顯得反應遲鈍。
(三)資源匱乏,對專業支撐不足
從專業建設本身看,我國多數地方獨立學院的辦學資源顯得較為匱乏,有些借用“母體學校”的尚能支撐,有些獨立出來尚未完成轉型的顯得頗為尷尬,有些學校連基礎實驗室都捉襟見肘,加之辦學穩定性、薪酬、福利等問題導致師資的流失,使得這一類學校疲于應付多專業龐大的基本教學任務,更不用提專業發展與專業特色。
(四)課程建設滯后,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課程建設也是地方獨立學院發展的一塊短板,各類資源匱乏、師資流動率高且不足,優質資源缺失,辦學經驗不足就使得這類學校在課程建設上顯得滯后,課程規范性較差、教學方法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課程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支撐不足。
三、地方獨立學院專業建設的建議
地方獨立學院一方面要面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舊賬”,在《國標》發布后,又產生對標實現專業達標的“新賬”。國家對高等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新農科”對各學科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指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打造新的專業成已大勢所趨。新的形勢下,地方獨立學院的專業建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根據學校辦學規模、辦學定位,優化專業結構
地方獨立院校扎根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是地方院校的使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培養的人才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專業設置應和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相匹配,以實現專業設置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結果有效對接區域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城市、產業、教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在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背景下,各個學校應不斷優化自身專業結構,提煉、培育并大力推進優勢專業建設,從“多辦”轉到“精辦”和“辦精”,努力培育獨立院校自己的“金專”、“特專”,以“金專”、“特專”提升招生競爭力。
(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國標》對本科人才培養提出明確要求,這給地方獨立學院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明確的對標依據,尤其在總學分量及學分結構、課程體系和課程結構、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等方面有明確的規定,各獨立學院應結合實際情況落實國標要求。
(三)加大教學投入力度,硬件先行達標
硬件建設是辦學條件的一項基礎,地方獨立學院既要看到全校的“總盤子”,也要看到專業建設的分項,既要考慮合格評估,也要謀劃專業達標與特色專業建設。硬件建設應該是先行解決的問題,按照《國標》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統一規劃、分批建設,逐步實現從滿足合格評估到實現教學條件達標再到有效支撐特色專業建設。
(四)循序漸進開展師資引進,逐步達標
師資問題對地方獨立學院而言較為突出,招聘教師難,招聘好的教師更難,引進高職稱的教師更是難上加難。師資引進與發展是一項漫長的工作,涉及多種因素。如果師資引進及發展規劃與專業建設及發展規劃不匹配,那么可能造成師資結構與專業發展、人才培養需求不匹配。地方獨立學院應結合專業建設規劃制定師資引進及發展規劃,逐步實現師資力量從滿足教學需要到符合評估要求,最終實現師資達標。這一點上,獨立學院在滿足教學的前提下應對優勢專業加大投入力度。
(五)大力推進課程建設,用“金課”支撐“金專”
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本科教育工作會上提出要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吳巖司長對“金課”提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金課”是對“金專”的有效支撐,地方獨立學院的課程建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堅持課程達標建設與優質課程建設同步進行;二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為依據,不斷優化課程教學內容;三是堅持教師回歸教書育人的本分,以教師教學能力、責任心提升為抓手,以先進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為重點,杜絕以生源質量差、學生底子薄為理由不潛心育人的行為;四是不斷提煉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課程,不斷優化這些課程的內容,使之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五是堅持協同育人,統一思想,讓學生回歸刻苦讀書學習的本分,要對學生有高標準、嚴要求。
《國標》的發布為我國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它是全國高校應兜住的“底線”。對于地方獨立學院而言,專業建設的路漫長而緊迫,各高校應《國標》為依據,以產出為導向,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根據自身辦學實際合理地設置專業及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制定各類教學要素投入規劃,統籌推進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及課程建設,從而實現學校辦學合格、專業達標,進一步打造屬于地方獨立學院的“金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輸送更多更優質的人才。
作者簡介:胡陽(1984- ),男,湖北襄陽人,現任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教務處處長,副教授,專業方向為經濟管理,研究方向:證券投資分析、教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