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廣大教師探討的中心話題。不同于傳統教育理念,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更具有學科特色。因此,在教學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課堂教學的內容出發,探索培養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58-02
引言
教育理念是指導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導向,針對當前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教育部提出了帶有學科傾向的歷史核心素養理念,使一線高中歷史教師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嘗試通過改善傳統歷史課程教學模式,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部分制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不利因素,造成核心素養理念與課堂教學脫節的現象。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從學科教育特色出發,進一步解決當前核心素養培養的問題,致力于落實歷史核心素養理念。
一、應用思維導圖,建立時空觀念
如果將整個歷史長河比作一首樂曲,那么每一個歷史故事和情節,都將成為這首樂曲中的音符。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將所有的音符傳授給學生,才能為學生譜寫華麗的篇章。所以,在歷史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下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教師應當向學生講解每一個歷史細節,以及對應時空下的歷史環境和背景,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歷史史實的分析和解讀,從而形成時空觀念。思維導圖的教學工具,無疑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時空線索的整理。
例如,在教學《新文化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整理的工具。在課堂中,首先,教師向學生講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和標志,以及代表人物和意義等內容,讓學生對新文化運動進行整體的認知和細節的把控。其次,教師組織學生以“新文化運動”為中心詞,延伸出“背景”“標志”“代表人物”“意義”“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等支路,引導學生結合掌握的基礎歷史知識,進行思維導圖內容的填充,使學生在逐步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認識到新文化運動產生的前因后果,以及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時空觀念。最后,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本節課知識整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完成對歷史知識的自主認知。
顯而易見,在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下開展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歷史知識的整理,讓學生將不同的歷史知識點進行整合,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時空觀念。
二、引入史料教學,培養實證能力
史料實證能力是歷史核心素養對學生的要求之一,其主要指學生進行歷史知識學習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式,也是判斷學生是否具備分析和評判史料的重要能力的表現。歷史學科是一門強調實事求是的學科,其以對史料的求真、求實為目的,以史料的分析為基礎。因此,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歷史教師應當基于史料的引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證能力,使學生掌握辨析歷史內容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課時,教師可以基于史料的引入,輔助學生形成實證研究的能力。通過分析教材中的知識,我們知道本節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知道諸子百家及其主張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了深化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認知,教師將“墨子主張的是兼愛、非攻的思想”“韓非子主張的是春秋無義戰的思想”“荀子主張的是禮治的思想”等史料內容引入課堂,并讓學生對上述內容進行辨析。之后,學生結合自身掌握的歷史知識,借助韓非子的政治言論等,指出上述史料中的錯誤,并更正韓非子主張的思想是“以法治國”等,在應用歷史知識進行史料分析時,加深對百家思想的認知,提升實證能力。
不難看出,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基于教學內容為學生引入史料內容,能夠有效檢驗學生對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三、創建辯論比賽,提升解釋素養
除了搜集和考證歷史史料外,對于史料的解讀也十分重要,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開展辯論比賽,幫助學生提升歷史解釋素養。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歷史課堂的魅力,同時能夠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史料的解釋。因此,在當前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辯論比賽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與同伴辯論的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歷史解釋的過程,從而以全面的角度看待歷史。
例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解釋太平天國性質界定的原因,教師可以開展辯論賽。在課堂中,首先,教師根據之前的教學經驗及對學生的了解,做好辯論賽小組成員的安排,使每個小組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歷史綜合能力等具有一定的差異。其次,教師向學生設定辯題“太平天國運動是否為一場純粹的舊式農民運動?”再次,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正方和反方。之后,每個辯論小組進行資料的搜集和辯論材料的整理,為辯論賽的開展做準備。最后,學生按照辯論賽的規則開展活動,實現歷史解釋素養的發展。
由此可見,高中歷史教師組織辯論賽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表述自身見解的過程中,以更加全面的角度認知史料,逐步形成歷史解釋的素養。
四、注重歷史觀講授,形成正確觀念
在以往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中,教師通常會為學生設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這一目標要求教師在講解基礎歷史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指導,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和觀念[1]。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中也指出,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的培養。因此,在現階段的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應當在向學生教授基礎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念看待歷史知識,從而使學生形成文明、科學的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殖民擴張的影響,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等,這是本節課的主要目的。因此,在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殖民擴張帶來的影響是什么?”“有人說是血腥的殖民擴張帶來了時代的發展,對此你怎么看?”“通過對歐洲殖民擴張內容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形成反對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意識,形成愛好和平的觀念,同時深刻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的含義,從而形成歷史使命感。顯然,教師通過設問的方式,讓學生針對殖民掠奪進行思考,能夠實現正確的歷史觀念教學,讓學生基于教師的引導形成正確的唯物史觀。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對學生講解高中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以問題為媒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能夠促進正確歷史觀念的滲透,逐步落實歷史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唯物史觀的培養要求。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因此,在之后的教學工作中,歷史教師應當繼續以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為導向,不斷更新歷史學科的教學手段,以期建立完善的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核心素養培養的體系,讓學生在教師打造的“莊園”中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茆學佳.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10):54-55.
作者簡介:丁雨晴(1994.2—),女,遼寧葫蘆島人,研究生學歷,二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