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翠芳 徐曉龍
摘? 要:黨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村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人才、組織的全面振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城鄉關系深刻變化和農業農村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深刻認識和重大部署,也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以亳州市為例,從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文化傳承、基層黨建等方面指引亳州新的發展取向,對于亳州發展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文化;生態環境;亳州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1-0012-03
New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Bozhou under the Vis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hi Cuifang1 et al.
(1 CPC Lixin County Party School,Lixin 236700,China)
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po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s a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culture,society,ecology,talent and organization.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core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nd major deployment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China's urban-rural relation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zhou and guide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ozhou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governance,cultural heritage,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and so on.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Traditional cul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Bozhou
1 鄉村振興對亳州發展的意義
1.1 有利于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盡管亳州是農業大市,“小麥畝產千斤市”、糧食總產量多達50億kg,是全省糧食生產的“領跑者”,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產品供給比較單一、農產品優質品牌不足、農產品加工精深度不高、化肥使用品種及數量不當等等。目前全市農業技術整體上仍相當落后,大多數地區仍然沿用傳統精耕細作技術,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不高。這些都造成農產品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收益持續下降,農業的比較優勢減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發展結構,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發展優化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1.2 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生命,文化是軟實力,是影響一切的內在驅動力。亳州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亳州誕生過老子、莊子、曹操、華佗4位世界級名人,在全國也絕無僅有;亳州擁有3張金字招牌,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又是中國長壽之鄉;亳州還擁有中藥材、古井貢酒兩大名產,被稱為“中華藥都、華夏酒城”;省委、省政府把亳州規劃為安徽旅游的三大板塊之一,成為新皖北旅游區的核心。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賦予農業和農產品以鄉村文化內涵,可以提高農產品文化品牌,實現農業、文化、旅游的融合,成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弘揚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帶動亳州新發展。
1.3 有利于實現生態優化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社會發展和環境污染的矛盾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特別是在當今高科技時代,這一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在生產力提高的經濟增長中,確立資源和環境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首要價值,以經濟發展目的性、生態環境承載力統領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式和生產效率,因而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調解亳州發展和環境污染的矛盾,促進生態優化、農村宜居。
1.4 有利于提高農民保障水平 鄉村振興,人民生活富裕是最終目的。亳州作為皖北欠發達地區,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民收入不高,和東部地區差距較大。在教育資源、醫療水平、養老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動農村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
2 鄉村振興視野下亳州發展的現實問題
2.1 農業發展結構不合理 毫州市是安徽省的農業大市,但是近年來因為種種原因毫州的農業大市地位有所下降[1]。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農業發展結構不合理。農業結構的升級調整是形成高效率的農業供給體系的基礎。但毫州農業產業發展過于單一,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低,在發展中存在過于重視提高產量而忽視提高質量,過于重視化肥和農藥的投入而忽視有機肥和高科技的投入的現象,表面上看是產量增加,實際上是質量在下降,甚至出現農作物中農藥化肥殘留超標。
2.2 生態環境失衡 亳州在城鎮化發展及鄉村建設中,由于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產生一些環境問題。一方面,由于大棚農業的普及,地膜污染不斷加劇,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產品的農藥化肥殘留率也不斷攀升,這些都造成土地板結現象,影響農業產業的發展,與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相脫離。另一方面,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粗放型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業生產也造成了亳州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壓力趨增。
2.3 農業人才嚴重流失 由于城市的發展速度明顯快于農村,所以農村大量的青壯年都選擇進城務工,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發展的多為年紀較大無力外出的老人。根據《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的數據,2017年我國農民工總人數已經達到2.8億人,同2016年相比足足多了481萬人。大量農民外出就業的現象在毫州農村地區同樣廣泛存在,這直接影響了亳州農業的良性發展。
2.4 財政資金投入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農業財政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融資增長速度遠遠低于我國財政平均增長速度。亳州農業財政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由于政府缺少實地考察的動態,在補貼方面重點模糊,融資方向偏差,導致融資力度不足。同時,農業財政涉農資金零散問題嚴重,農業融資渠道不完善,整體缺乏融資支持,金融機構不愿支持農業產業的發展,直接導致農業融資困難。這從側面反映了亳州市對農業財政依舊不夠重視,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農業財政對亳州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3 鄉村振興視野下亳州發展新方向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從諸多側面反映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在“三農”中的表現更為突出。筆者通過對亳州鄉村發展問題的調查思考,以促進亳州新發展為出發點,分析亳州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如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生態環境失衡、資金投入不足及人才流失等等,以期用鄉村振興新思想新理念解決問題,實現亳州的新發展。
3.1 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城鎮化仍將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和強大動力。但是,我國的城鎮化不能以犧牲農村發展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能走其他國家“城市發展、農村凋敝”的老路,也不能坐等城市反哺農村、工業支持農業。與此同時,還要防止過度城鎮化和大城市化帶來的“城市病”等問題。因此,亳州在繼續推進城鎮化的同時,要加快推動農村發展,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
3.2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農業結構的升級調整是形成高效率的農業供給體系的基礎。當前,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前只滿足于吃得飽,現在要吃得健康、吃得養生,這就是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體現。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新需求,就必須對農業產業進行結構性調整,推進農業從增產向提質轉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3.3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亳州發展新方向要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的振興,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根據亳州農業市場需求的變化、當地農業資源的優勢及綠色農業的發展方向,及時靈活地調整亳州農業產業發展政策。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亳州市綜合治理農村環境多年,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糧食綠色增產攻關要以“低能耗、低污染、高品質、高效益”為主攻方向,構建農牧結合的綠色低碳循環體系,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要讓消費者知道入口農產品的生產流程;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人,要加強鄉村休閑旅游示范點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發掘一批旅游價值高的精品路線,將亳州的曹操運兵道、花戲樓、康美中藥材市場和特色鄉村旅游點連起來,建成一條有亳州獨特魅力的旅游線路。
3.4 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農耕文明孕育了“耕讀傳家、詩書濟世”的文化傳統和“仁義禮智信”的儒家倫理,鄉村文化的興衰與鄉村的發展緊密聯系,沒有文化的振興就沒有鄉村的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為鄉村文化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發展鄉村文化對鄉村振興也有著積極推動作用。亳州的新發展需要依靠傳統文化,合理利用這些悠久的文化歷史資源,構建具有區域性特色的文化產業群,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將文化產業與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以開發鄉村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3.5 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治理有效是鄉村善治的核心。鄉村治理越有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就越好。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角,是受益者,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鄉村治理不僅要靠法治保障,還要靠我們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管護鄉村。鄉村振興也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此,亳州市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依法治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德治和自治。同時,亳州要實現新發展還需要大量人才和新鮮血液??沙掷m的人才流動才能改變鄉村落后、城市繁榮的不平衡格局。亳州必須采取新戰略、出臺新政策,有效引進大量人才來實現新發展。
實現亳州新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農業不發達、農村不興旺、農民不富裕的“三農”問題。這就要以鄉村振興戰略新思想新理念為指導,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協調,促進農業、加工業、現代服務業“三業”融合,真正實現農業發展、農村變樣、農民受惠,最終建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人”的美麗亳州。
參考文獻
[1]萬俊毅,曾麗軍,周文良.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3):138-144.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Z].2018-01-02.
[3]楊卉芷.傳統農業大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為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46-148.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