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玲


摘 要:統編版教材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語文課堂模式迫在眉睫。基于筑夢中隊班級文化和語文教學情況,提出“出版書籍型”任務驅動模式,通過將識字課變成猜謎大會,將寫字課變成書法鑒賞會,將閱讀仿寫課變成詩歌創作會等方式,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讓學生愛上語文,學會語文。
關鍵詞:創新;課堂模式;自主學習;樂趣;筑夢作品集
傳統小學低年段的語文課堂模式,因一、二年級學生的發展階段性特點,使教師講課偏注重于“教”,單一地傳授知識,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課堂相對呆板,學生對于知識點理解不夠深刻,更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筆者執教小學低年段語文已有多年,目前任教于筑夢中隊,在與學生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慢慢摸索出“出版書籍型”任務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計劃結合班級文化與語文教學形成一系列的筑夢作品集:筑夢字謎集、筑夢書法集和筑夢詩歌集等。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寓教于學,寓學于樂,在創新語文課堂模式中,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尋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一、將識字課變成猜謎大會,出謎人和猜謎人寓學于樂
小學低年段語文的教學重點是識字,識字的方法有很多,最為常見而且也最可發揮的便是猜字謎,讓學生在掌握出謎技巧的基礎上進行創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出謎過程中掌握生字,還可以讓猜謎的學生在互動情境中學會生字,這是一種課堂生成性的學生互動,當然需要教師做足功課,在猜謎前進行適當引導。
猜字謎主要有三種方法:組合法、意會法和象形法。二年級學生用得較多的是組合法和意會法。比如筆者班上一位同學的字謎“前面有把刀”,其實就是將“前”和“刀”組合起來變成“剪”字,這種把筆畫或者部件作加減的方式就叫做組合法。又如筆者班上另外一位同學的字謎“家里有八個人”,家里其實就是代表“寶蓋頭”的意思,所以謎底是“穴”,這種需要根據謎面意思去聯想的方式,就是意會法。而象形法是將漢字的筆畫比成事物,例如“一箭穿心”這個謎面,“心”上加一箭,將“丿”比作箭,其實就是“必”字。
當學生明白怎樣可以設計一個標準的字謎后,識字課就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刻了。筆者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并且每節識字課會在他們頭腦風暴后將精彩的字謎整理起來,以出版《筑夢字謎集》為任務驅動他們進行創作,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自己的作品,都是小作家,這個榮譽賦予他們,他們覺得新奇無比,也格外珍惜。所以對于每篇課文中的新字,筆者都是讓孩子們分小組進行字謎創作,先在組內由每個人對自己擅長的漢字進行謎面組織,然后組內進行猜字謎交流,這時候教室里人人都躍躍欲試,出謎的有出謎的樂趣,猜謎的有猜謎的樂趣;接著是針對猜謎成功的,或者本組認為最有價值的一些字謎請小組代表寫下來,形成紙質版記錄;然后由小組代表向全班同學提出猜字謎考驗,由全班來猜,加入小組獎勵機制,每個同學玩得不亦樂乎;最后由筆者對本節課重點字和識字方法進行補充和總結,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盡興,老師也高興,課堂成了彼此的樂園。課后學生將課上精挑細選的紙質版字謎上交,就成了我們班級文化出版物《筑夢字謎集》的原稿,而他們也都期盼著每一節字謎課的到來,盼望字謎集真正出版的那一天。
二、將寫字課變成書法鑒賞會,每個學生都是書法家
小學低年段語文另外一個重要的教學側重點便是寫字。寫字不僅是掌握技能,也是傳承文化;不但有助于學生身體發育,還有助于學生心智發展;寫字還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在我們常規的課堂上,很多學生都覺得寫字課很乏味,單調的知識講解和單一的練習,使得他們逐漸對寫字失去興趣,也經常應付性地草草了事。在筆者的寫字課堂上,情愿把這短短40分鐘視為書法鑒賞會,鑒賞不同“書法家”的作品,讓每位同學成為“品鑒人”,而作品,就是學生平時的作業本。
筆者覺得真正的書法教材來源于學生平時的作業之中,這才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書法教材。而教師要在心中有定法、心中有教材,這樣才能在每節課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書寫作品給予有目的的指導。筆者欣賞每一位學生的作品,要求每節寫字課學生帶上自己平時的作業本,然后自薦作品到臺上進行投影展示,說說自己寫得好在哪里,這些字要注意些什么。自薦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反饋學習結果的過程,也是讓其他同學學習的過程,更是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學生自薦自述后,便是其他同學的鑒賞點評環節,其他同學可以在這個環節對投影展示的作品進行夸獎或是建議,也可以推舉自己的作品,讓其他同學來評點。整個自薦自述和評鑒環節都納入了課堂個人獎勵機制,使得整個過程更加緊密而有活力。最后由教師進行個別重點生字的點評和總結,并挑選本節課的優秀展示作品作為《筑夢書法集》的原稿,每個同學都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夠早日出版。
三、將閱讀仿寫課變成詩歌創作會,課堂應有詩和遠方
統編版教材將低年級小學生的寫作變為“寫話”,其實寫話技巧的積累就融化在學校的每節語文閱讀課堂上,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低年段的仿寫訓練就是學生寫話的積累,如果以“出版書籍型”任務驅動促使學生進行仿寫,讓每次仿寫都變成詩歌創作,讓詩性充盈在學生的思維和課堂里,這樣的學生培養出來,不愁不會寫話,還能寫出富有美感的文章。每次筆者說道:“我們《筑夢詩歌集》又要征集小作家作品啦”時,講臺下總有許多閃閃發光的眼睛,這些光,就是我們的詩和遠方。
所謂仿寫,就要教師先對例句進行深入解析和指導,還要留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和模仿。在教師指導過程中,可以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進行仿寫。比如筆者所教的筑夢中隊在二年級下學期的一次春游結束后,剛好課堂上出現仿寫春天景色的句子練習,筆者讓孩子們把春游的現實和自己的想象結合起來進行仿寫,而后利用思維導圖,教會他們發散到周邊的事物上,寫多幾節,進而形成小型詩歌。如圖1兩首小詩歌,這樣不僅仿寫目的達到了,寫話的美感也訓練到了。
而學生仿寫的過程,就是教師因材施教的過程。針對仿寫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拔高要求,提出審美追求標準;針對水平較低的學生,則需要指導其關注關鍵詞,保證基本語句要素齊全。譬如上完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八課詩歌《彩色的夢》這節課后,恰好課后題中有仿寫,筆者先是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想要造什么樣的夢;然后要求他們動筆,按照第二或者第三小節的格式仿寫自己造的夢,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鼓勵孩子們天馬行空地創作,寫出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詩句。其中有的同學接受水平較高,馬上動筆,而且一寫就寫了兩個小節,筆者提議在一些量詞的使用上需要再斟酌,可以更具美感。有的同學則憋了很久才憋出一兩句,筆者強調基本框架要注意好,用詞可以適當簡單點。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便是品讀環節,讓敢于分享自己作品的同學美美地讀出自己仿寫的小詩歌,這些同學的作品具有被錄用的優先權。筆者要讓學生知道,機會是把握在有準備且勇于嘗試的人手上。最后是筆者進行訂正和總結。所以,當他們創作結束后,提交給我的作品都有閃光點,如圖2也能達到基本教學目標。每次詩歌創作會,都是學生成長的過程,這里有我們的詩和遠方。
2019年9月開始,全國小學語文進入“統編版”時代,統編版對于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語文課堂模式迫在眉睫,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室內,也可以在室外;不僅僅是字謎大會、書法鑒賞會和詩歌創作會,還可以是作家交流會、好書推薦會甚至是戶外實踐活動。教師必須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讓學生能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不斷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歸屬。
參考文獻:
[1]吳怡.在創設謎面中,尋找主動識字的樂趣:由統編版一年級下冊《猜字謎》想到的[J].語文教學通訊,2019(3):31-32.
[2]王敬敏.完善小學寫字教學的途徑與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14(7):9-11.
[3]劉齊平.關于小學語文低年段仿寫訓練方法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2):138.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