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
摘 要:創新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驅動力,當今的各種競爭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能力之間的競爭。這種創新能力要從小培養,要從教育創新抓起。教育創新是引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內容,運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陳永林教授倡導創立的“引探教學法”旨在學好新知,訓練思維;開發智力,增長學力;激勵進取,促進發展;發揮個性,培養創新;善于引探,學會學習。雖然“引探教學法”創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但它的宗旨與當今時代是合拍的,對各科教學,特別是當今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引探教學法”;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學會學習
“引探教學法”把研究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疑問看得很重,十分強調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學好課本新內容。它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說話能力、質疑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能力。其精神實質就是通過教師的巧妙引導,啟發學生主動探究、創新。這與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謀而合。近年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靈活運用“引探教學法”,致力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探索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收到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現概括如下:
一、在引探準備中培養創新意識
實踐證明:英語教學如果只局限于課堂上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立足于課堂向外延伸,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開拓視野。新課標也強調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很重視對學生課前收集相關資料、信息習慣的培養,為學生課堂引探創新做好知識的準備。
如教學We Love English Book 3第六課Shopping一課,在學完怎樣購物的簡單對話后,要求學生下節課編排一個購物的片段。學生課下探究,編排對話過程中進行發散思維,等到下節課呈現在大家眼前的購物對話就不只是前一天學的簡單幾句話,而是融合了老同學見面互相問好、詢問對方個人信息及購物的對話。問好、詢問對方個人信息的內容并不是本課的內容,學生能將它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購物的對話中,體現了創新的意識。
學生在課外書上看到某個專有名詞應該大寫,當看到教科書中類似的專有名詞沒有大寫時持否定態度。這種敢于挑戰權威,質疑金科玉律的精神難能可貴。
教材We Love English每課都有一個英語小故事,為了讓學生記憶得更深刻,教師要求學生表演出來。學生課下分小組準備,還自備道具。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思維被激活了,他們用廢紙做出冰激凌、電話、面具等,臺詞也被添加得豐滿起來,表演的形式不局限于一種。再看那臺上的動作表情,讓人不得不佩服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所有的創新實踐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句話:“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樣學到的知識是難以遺忘的。
引探準備中除了學生的創新外還有教師對教材的創新處理。新課標建議教師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雖然這種調整和學生沒有直接聯系,但這種創新舉動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引探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
“引探教學法”和新課程標準都十分強調思維能力訓練,因此在教學中處理好“引”與“探”很重要。首先要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引”為“探”做好鋪墊。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它包括情感環境、思考環境等方面。情感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課堂上的態度、激情,教師的語言、措辭和教學的藝術程度。積極向上的情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想象力;二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材料是否具有親和力,學生是否樂于探究。思考環境也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思考,都愿意想盡一切辦法去開發自己獨特的見解;二是要和學生一起搜集有思考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讓學生“跳一跳去摘果子”。
其次,在“引探”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所學的內容。應注意學科知識的整合,跨學科地運用不同知識理解所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向學生問幾個“還有別的方法嗎?”“還有其他答案嗎?”。切不可貿然作出結論,扼殺靈氣。
在訓練句子排序時有這樣一道題:
(? ) Wang Ling?Oh,shes in Flat 3,Block 2.This is Block 3.
(? ) Im sorry. Thank you very much.
(? ) Excuse me. Is this Flat 3?
(? ) Is Wang Ling at home?
(? ) Yes.
我們知道標準答案是:45132。當教師問是否還有其他答案時,有人回答23415。這樣理解雖然有點特殊但也說得過去。可見這位同學求異能力比較強,是動了腦筋的。答案特殊歸特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在探討中得到了培養是不爭的事實。
三、在引探總結時體現創新品質
“引探教學法”在“引探總結”環節中的“質疑問難、交流信息”與“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異曲同工。在教學中,尤其在總結教學重難點時,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更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在合作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