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存榮
摘 要:為了實現小學體育課程總目標,新課程標準在小學體育課程內容安排上進行了模塊化設置,目的是引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進行學習和鍛煉,運用小學體育模塊教學法可以提升小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模塊教學法;有效性對策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模塊教學法符合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的發展規律,適應時代對學生體育素質的要求,模塊教學法立足于“健康第一”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目標,尊重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體育鍛煉項目,真正全面推進了國民素質的提高。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高效開展模塊教學法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
一、增強體育老師的專業技能,提高模塊教學成效
老師在學校教育中占有主導地位,老師的專業水平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個人的發展,提升中學體育老師的專業技能,對于實現模塊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對老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規律,提升老師專業素養有著深遠的意義。
加強小學體育老師的專業培訓是提升老師專業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日新月異,這就需要體育老師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和提高自我。學校要提供便利,讓他們在假期參加一些短期的培訓或者鼓勵他們進入大學進行一次深造。定期舉辦教學觀摩比賽,給他們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取長補短,豐富他們的教學方法。同時鼓勵體育老師要積極參加體育教學研討會,相互間交流教學心得。學校層面要大力引進高層次的體育人才,側重于那些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以此來改善老師的隊伍結構,為老師技能提升樹立模范。作為上級管理部門要完善老師評價機制,從待遇、職稱方面為老師提供平臺,促進老師的自我成長,培養起他們鉆研理論、探索教學方法的職業習慣。
二、體育老師要立足素質教育,確定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場地特征,合理安排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步驟,高效地運用模塊教學法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在體育課中運用模塊教學法時,體育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有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就要求體育老師不但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還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開闊的視野。體育老師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才能真正理解課標的指導意義,才能積極貫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育人理念,這些都是體育老師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標必備的基本條件。
模塊教學法要求體育老師加強集體備課,這是促進體育老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制訂活動方案的重要手段。集體備課可以促進老師充分鉆研新課標,明確教材體系和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在研討的過程中制訂教學方案,規劃教學步驟。集體備課雖然是文化課教學討論和研究的常態,因而很多體育老師誤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集體備課,這是錯誤的認識,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學科集體備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模塊教學法實施中開展課堂評價是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落實的有效策略。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場所,通過課堂評價可以全面地了解教學活動,檢查并判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強化學生體育認識,培養終身健康意識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功能認識不到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進而危害到學生的健康發展。
學校一定要大力宣傳,充分發揮校報、廣播的作用,營造出良好的愛好體育活動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體育的重要意義。結合模塊教學法,學校應該積極舉行一些有趣味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真切地感受到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愉悅感,以及體育活動對人的適應能力、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的培養功用,進而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潛能和熱情。學校應該立足于新課改理念,充分重視國家倡導的“陽光體育”活動,讓學生的體育活動日常化,進面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老師應當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甚至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俗語說“榜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無聲的老師,體育老師在運用模塊教學法時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甚至引導學生的體育興趣方向。這就要求體育老師應當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設計好教學環節,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體育學習帶來的樂趣,在情感上讓學生轉變觀念,從被動參與到積極參與再到樂于參與,最終養成良好的體育活動習慣,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當然,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還要結合家庭的配合,家長如果具有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對學生的體育活動有極強的影響和監督作用,所以,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體育教育目標,才能促進學生體育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總之,學生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模塊教學法直接作用的對象,只有調動起學生體育學習的主體意識,才能有利于模塊教學法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69-77.
[2]季瀏.普通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0-55.
[3]鞏科呈.小學體育模塊教學現狀及體育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探討[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