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創造力,適應性較強的人才。創造型的人才培養需要多渠道多學科的有效培養,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有助于挖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鄉土教學研究,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增強地理實踐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地理;實踐能力;鄉土教學;創新
一、 引言
當前我國地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未講解鄉土地理,或者只是講解與考試相關的地理知識,也難以帶領學生進行鄉土地理實踐活動,不利于學生增強地理實踐經驗,也不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有效結合本區域的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地理教學。由于我國農業人口眾多,部分學校處于農村,所以在農村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挖掘鄉土地理教學資源優勢,進一步拓展教學空間,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本文從以下幾方面簡要闡述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開展多元化鄉土教學活動:
二、 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活動的重要性
開展鄉土地理教學活動,能夠挖掘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由于地理學科包含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等眾多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鄉土地理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鄉土地理教學中的課外活動內容極為豐富,也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提供可能。通過舉辦具有實踐特色的鄉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家鄉的人文地理以及自然地理的重要特點,了解家鄉人民是如何應用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有效協調家鄉的人與自然的重要關系,以及家鄉建設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教師也應當緊密圍繞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環境監測與野外考察、資源考察和社會調查、規劃開發與參觀旅游的多元化活動,通過多元化引導,使學生在考察活動中不斷地動手、動腦、動口,進一步接觸分析解決各類問題,提高學生的地理觀察與調查能力,學生的地圖應用與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判斷、歸納、評價等能力。
三、 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鄉土教學策略
(一) 引導學生進行野外觀察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野外地理環境觀察,由于書本上的地理現象,學生難以直觀的感受,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地理現象,使學生感知豐富多樣的地理知識,構建科學完善的地理概念框架,深入有效了解地理原理。使學生由地理學習的感性認知,轉換為理性認知,進一步增強實踐認知水平。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野外觀察法,主要適用于家鄉土地利用狀況和河流地形等分布情況。例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家鄉的某座山的地勢以及海拔情況,進一步推測本區域的地勢高低分布,家鄉主要是以哪類地形為主。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幫助,使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地形的總體特點,但是由于學生的觀察,可能會根據個人的喜好選取觀察目標。所以教師應當有效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個觀察點,講解觀察點的位置以及環境、觀察內容,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學生在線觀察后,切實做好記錄,否則學生會遺忘。
(二) 展開地理調查
地理調查主要是通過實地走訪或者查閱資料等多元化方式有效研討地理環境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進行鄉土地理實踐教學的重要渠道。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地理調查,能夠使學生逐步了解詳情,切實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引導學生學習本家鄉旅游資源,可以在課堂上通俗簡要的講解旅游資源的具體概念,使學生能夠有著初步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層次調查,學生可以結合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或者是網絡媒體,查閱各縣市的旅游資源資料,也可以將調查到的視頻和文字、照片進行分類整理,制作出旅游資源分布圖,在課堂上予以展示,也可以應用幻燈片供全班學生欣賞。通過舉辦地理調查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旅游資源的豐富性,不僅學習了地理知識,也能夠增強對家鄉的熱愛情感,對于有興趣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進行逐一檢驗,通過分析對本家鄉的景點分布情況與旅游資源保護情況、旅游區的管理與服務質量進行分析,并且提出量化建議,同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根據旅游資源的實際發展情況,設計出旅游景點的游覽方案,進一步促進家鄉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 帶領學生進行地理參觀
通過實地參觀,能夠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互動,教師帶領學生到與地理內容相關的動植物園與博物館、科技館與企業,或者是名勝古跡等眾多場所進行實地觀察。參觀的學生能夠獲得課本上與課堂上難以獲得的知識,逐漸豐富感性認知,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理性知識。例如帶領學生學習本省的工業概況,可以參觀本省的知名企業,教師首先與企業的負責人溝通交流,表達出自己會講解哪些內容,希望企業印發參考提綱,并展示給學生。確保學生在安全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工廠參觀,切實了解企業的宗旨以及產品。通過實地參觀,學生能夠了解本省工業發展特點與現狀,從而激發起強烈的責任感,能夠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為構建美好家鄉而奉獻。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地理參觀,回校后應當及時有效的收集學生的參觀心得,并且組織交流探討,通過小組交流探討,能夠加強學生的思想認知,也能夠鞏固地理學習內容。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地理教學,教師應當著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幫助,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也應當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地創新教學內容,提高思想認知,有效挖掘本土特色的教學素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康娜,張衛青,崔志鑫,等.從地理課程標準看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發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
[2]劉詠梅.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課堂構建的實踐與探索[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4).
[3]陳海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與實踐反思[J].中學課程資源,2015(10).
[4]吳鵬.汲生活之源,綻課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思考[J].考試周刊,2016(73).
作者簡介:李娟,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