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分層教學展開研究,以小學六年級數學為例,首先對分層教學的概念和意義進行簡要闡述,著重闡述分層教學的實施方式和方法,從學生分組、教學分組、練習分組三個大方面對小學六年級數學分層教學提出實施對策,本文的目的在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保證教學效果。
關鍵詞:分層教學;實施對策;因材施教;數學
一、 分層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一) 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最先出現于美國20世紀初,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分層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掌握程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考方式或者性格特點等多方面不同,對學生進行區別,根據新大綱教育教學要求,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教學的一種模式。
(二) 分層教學的意義
1. 培養集體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分層教學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滿足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切身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不同層次學生教學,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增強師生間的互助。
2. 分層教學的前提是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從而要求教師對學生分層,對教材分層,對教課過程分層。鉆研教材,研究授課方法,是對教師專業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六年級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一) 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構建整體學習框架
依據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情感、應用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和數學智商,將學生進行分組,可以將班里的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個層次。甲類為求知欲強,敢于探索的學生;乙類為學習勤奮、具備挖掘能力的學生;C類為學習困難,消極厭棄的學生;甲類、乙類、丙類的比例一般建議1∶2∶1。在分層時,由于老師面臨的學生相對較多,故一方面可以發揮班級的作用,讓學習成績好、責任心相對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收集班級學生的意見及建議,另一方面通過與其他老師的溝通掌握學生基本情況以及學習情況,做到科學、合理分組,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心情舒暢愉悅,樂于接受。最后,對于進入哪個組學習,可以進行靈活變動。乙類組或丙類組的學生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晉升到甲類組或乙類組學習,甲類組和乙類組的學生如果不適應也可以進入乙類組或丙類組學習。
(二) 根據分組層次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不是一個兜售的環節,而是一個互動的環節。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的本意還是在于“下保底,上擴頂”,通過問題的逐步深入,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建議以乙類學生為基礎,兼顧甲類與乙類,針對性教學,課堂上較難的問題,課后可單獨對甲類學生答疑,保證課程進度,以及課堂高效,整個課堂教學應該循序漸進,由難到易。如:講解三角形的面積時,對于丙類的學生只需要給他們講清楚三角形的計算公式的由來,要求他們可以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對于乙類的學生,可以講解轉化思想,并掌握轉化的方法,應用到數學的學習中;對于甲類的學生,可以進一步補充例題,通過對例題的講解,培養其理解力與創造力。同樣的教學內容,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求也不同,對于丙類的學生,主要以模仿為主,對于甲、乙的學生,可以適當地進行拓展。例如,在復習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題目是:一塊正方形,邊長4厘米,求它的面積,這是基本問題,要求是全體學生都會解答。然后再出變式題:求正方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可以用到中高層次的學生去思考解答,拓展知識面。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適當對教學方式進行分層,對于丙類的學生主要以教師的講課為主,要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詳細講解,并且可以在學生掌握后,加以指導;對于乙類和甲類的學生,引導其自學為主,更多地教授其學習方法。比如:在“扇形統計圖”的講解中,對于丙類學生講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能夠繪制出簡單的圖表就可以了;乙類學生,在繪制圖表后,引導其去提出問題,總結統計圖的特點;甲類學生引導其在總結特點的基礎上,總結出一些身邊運用扇形圖的案例,進行拓展訓練。
(三) 分層練習鞏固教學成果,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將作業練習分層,讓每一層次學生實現獲得最多信息,最佳訓練的重要手段。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選擇不同課本和課外習題讓練習具有一定彈性,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一些不同的訓練題目,一般建議設立:基礎題、變式題和拓展題?;A練習題由全體學生共同完成,做到班里人人都會做,變式題鼓勵甲、乙類學生完成,丙類一般建議成立小組集體討論。拓展題建議鼓勵甲類學生探索,乙類或丙類學生可以進行討論。對于丙類的學生,以一個題目考察一個知識點為主,一題一解。主要讓其掌握基礎知識,對于甲類和乙類的學生,可選擇綜合性強,靈活性的題目,一題多解。這樣學生作業不會有太大壓力,產生挫敗感,有利于在探索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教師也可通過作業評價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評價是教學階段的終點,也是下一階段教學的起點,分層教學的評價應具有綜合性,以個體的縱向比較和層次內的橫向比較為基礎,使評價發揮校正功能和激勵功能。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100分標準,評價時就應該具有多元化、彈性化,丙類學生渴望進步,可以采用多表揚的策略,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丙類學生多采用激勵性評價,用合適的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時指出努力方向,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促使他們積極向上,不斷進?。患最悓W生采用競爭性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斷拓展,超越自我。促使學生找準定位,跟隨教師的節奏學習。
三、 結語
小學六年級學生處于重要的過渡期,從教學準備、課堂教學、作業練習分層,促使異步發展,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體現,分層教學也不僅僅局限于一兩項數學方式或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師應該從認識上改變,分層教學不是對不同學生不同待遇的一種教學歧視,而是在保證教學條件、資源及教師教學態度等方面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而進行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者簡介:
陳惠銘,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太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