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所在,如若學生有效地掌握了數學思想,就會自主地去學習數學知識,并能夠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不僅符合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實現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筆者針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與策略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希望有助于實現高效教學與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數學思想
在高中教學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其中數學思想是指從更高角度抽象和概括的高中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發現數學知識、分析數學知識以及應用數學知識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數學素養。高中生數學學習水平的高低并非是高中生做過多少數學習題,如何熟練地背誦數學公式以及概念,而是在于高中生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
一、 高中數學中的數學思想
(一) 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中的數學結合思想是指通過數量關系與圖形之間的轉化,充分調動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通過二者之間的相互結合和作用,探究和解決數學問題。數形結合思想是以數學知識中數量與圖形之間相對應的關系,無論是通過圖形輔助數量關系的學習,還是通過數量關系輔助圖形的學習都具有著直觀呈現數學知識的重要優勢,有利于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數學知識。
(二) 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在高中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當出現某一數學問題或者知識點很難統一進行研究時,就需要將這一數學問題或者知識點依照某一數學標準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隨后針對每一類別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最后將每一類的結論進行綜合以此解決數學問題或者掌握數學知識。分類討論數學思想,無論是邏輯性還是綜合性都較高,并且涵蓋的數學知識點較為繁多,有助于對高中生的數學知識面實施考察。
(三) 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
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滲透的一種最為基本的思想方法,其可以在高中數學知識內容的各個范疇與各個解題環節進行有效的滲透,被稱之為數學思想中的精華所在。轉化與化歸數學思想通常運用于解決數學問題中,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與歸納到已經得到解決的或者較為容易解決的數學問題中,以此解決問題。
二、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 在高中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
通過高中數學教學,高中生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為:高中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等一些基礎性的高中數學知識;另一方面為需要有效地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等的數學思想。在高中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滲透數學知識不僅符合高考的要求,同時還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講《指數函數》一課時,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的滲透,運用圖形等的比較與分析等,促使高中生初步地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數學思想的滲透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數學知識。
(二) 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其最終的目的并非是促使高中生理解和掌握多少高中數學知識以及理解與掌握的程度,而是在于高中生對數學思想的靈活運用。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學習進行函數練習時,在解決某一函數在某一區間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時,可以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以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可以把這一函數題目的圖表繪畫出來,并組織高中生進行自由討論,以此加深高中生對函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 在復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
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高中生復習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的過程中,更加需要在其中滲透數學思想,將滲透的數學思想與相對應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以此促使高中生運用數學思維去復習已經學習和掌握的數學知識,進一步加深高中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高中生復習《數列》這一知識體系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分類討論思想方法的滲透,去引導高中生運用這一數學思想去總結整體數列知識,這樣有利于加固高中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通常包括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轉化和化歸的數學思想。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并充分發揮自身指導者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學思想的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劉燕.高中數學教學與數學思想方法[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2]韓云霞,馬旭.淺談函數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37(03):92-95.
[3]李昀晟.化歸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數學理論與應用,2015,35(4):124-128.
作者簡介:
孫江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市敖漢旗新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