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慧 李秀桂


摘? ? 要: 應用型本科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發展較快的一種新類型。本文以海口經濟學院為例,在分析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的“四重”原則,探討了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具體構建路徑及模塊化教學實施的三個保障體系的建設問題,服務于高質量旅游人才培養,并為其他專業的課程建設及人才培養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 旅游管理? ? 模塊化? ? 課程體系
一、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內涵
模塊理論源于國外,1976年美國學者邁克爾·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提出模塊的說法,之后西方學者特別是心理學領域對模塊的研究比較活躍,加拿大的荷蘭學院將模塊理論引入教育領域,此后北美及其他地區的職業教育開始實踐和應用模塊理論。20世紀90年代模塊化理論傳入了中國,并且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中開始應用。
梳理文獻,我們發現模塊化課程目前有兩種構建模式,一種是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也稱之為任務模塊。這個是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勞工組織實施的基于工作崗位任務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第二種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也稱為能力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所需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主線[1][2]。
二、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模塊化課程體系是對課程現狀反思后的路徑選擇
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多數仍是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傳統的學科體系結構,課程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而列,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門數多,同質化現象嚴重,課程內容重復較多,如旅游資源這個概念,在旅游專業的“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學”、“中國旅游地理”等課程中都有介紹,而且各自的概念介紹有一定出入。另外,學科知識體系下的每一門課程由不同的教師授課,教學差異比較大,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正是由于課程體系的一些弊端,某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尋找路徑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作為應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專業,非常強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而模塊化課程體系正是打破這種單一課程界限、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通過將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構成‘模塊,以取代傳統教學體系的‘課程。‘模塊作為面向專業能力培養的基本教學構成單位,是圍繞特定能力培養與相關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具有可重組性和教學內容的非重復性,同時模塊對應能力培養環節連貫遞進,能靈活有效地支持模塊互換及學分互認”[3]。
(二)模塊化課程體系契合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
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專業性和基礎性[4]。總體上看,應用型本科與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不同,應用型本科強調一定的理論知識,但這種理論是運用在實踐當中的,不需要非常系統的理論概念,但有不同于高職的“夠用為主”的理論要求。應用型本科堅持素質教育,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基礎知識教育之外,還重視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塊化課程體系只是基于能力培養的將傳統課程組合成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有核心能力,模塊可以重構、可以替換,這種基于能力培養和任務的模塊化教學正好迎合了本科教育培養的內涵,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模塊化課程體系更加有利于旅游行業的人才培養
旅游行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全面的素質和一定的專業技能。在傳統學科體系下,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到了旅游企業難以立即上崗,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企業培訓才能上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不足。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計可以基于工作崗位的任務能力,設計不同任務模塊,如導游接待服務模塊,打破傳統學科課程體系,圍繞導游接待需要的能力將不同的知識點組合到一起,培養學生的導游接待、講解、應變等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課程模塊之間可以遷移。這種課程體系的設置有利于旅游行業的人才培養,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一)構建的原則
1.重能力的原則
學生首先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通過旅游策劃模塊的構建,將“旅游產品設計”、“旅游策劃”、“旅游制圖”等課程整合到一個模塊之中,通過實際考察、調研和小組合作,設計旅游產品或策劃旅游方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對于本科學生而言,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特別是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題,自己勤于思考,不斷學習,融會貫通,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大膽思考,大膽求證,通過自己的歷練培養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旅游行業的需要。
2.重實踐的原則
實踐育人是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重視實踐的原則。在模塊化課程體系中,更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科學地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模塊作為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另外,模塊內的實踐要科學設置,具體實踐內容和教學方法要研討,不能走過場,不能簡化實踐內容。在模塊化課程體系中,要把社會實踐內容納入教學評價之中,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
3.重職業素養的原則
近年來,社會和企業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有諸多抱怨,如旅游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企業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和成本對畢業生進行再培訓,不少畢業生離職率高,心態較為浮躁,這些問題直接反映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專業的教育質量。這樣的結果折射在學校教育教學當中,學生的職業教育不足,直接導致諸多問題。為了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高校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認真研究職業素養現狀,將現有職業素養教材與旅游專業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教學方法,形成全過程、全方位培育職業素養的校園環境。最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管是輔導員還是專業教師,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當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的職業實踐體驗,完善教師的能力結構,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4.重綜合素質的原則
作為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首先培養的是本科人才,必須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前提。因此,在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中,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重視通識教育,構建具有應用型本科特色的涵蓋通識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素質拓展課程等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的課程體系,凸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
(二)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1.通識模塊的構建
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通識教育至關重要。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處理好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關系,不能以應用的名義弱化通識教育。正是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海口經濟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進一步拓展了通識模塊的廣度,在通識模塊下面又細分為六個二級子模塊:一是思政模塊。具體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等課程,這些課程是必開課程,必須不折不扣地開設。同時,模塊化之后更大的改變在于打通單一教員授課的局面,結合具體實際增加課程的吸引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二是英語模塊。這個模塊主要是“大學英語”課程,為學生以后就業和考研做好語言儲備。三是體育模塊。海口經濟學院的體育課程是較早進行模塊化改革的課程,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基礎和興趣進行不同的俱樂部模塊選擇,打破班級、專業的限制,培養學生的興趣,實施效果較好。四是創新創業模塊。海口經濟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并將其列入學生的課程體系,從大一到大四進行分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五是素質拓展教育模塊。素質拓展教育模塊是通識教育的亮點之一,旅游專業構建了講壇、技能競賽、社團活動等不同的素質拓展教育平臺。六是通識選修模塊。發揮全校資源優勢,構建了涵蓋語言、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選修課程。縱向來看,通識選修課程有所增加,但橫向對比而言,通識選修課程模塊的內容偏少,后面需加大選擇空間,拓展選修內容。
2.專業基礎模塊構建
專業基礎模塊根據能力和素質具體細分為以下兩個子模塊:一是旅游認知模塊。旅游認知模塊包括旅游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如“管理學原理”、“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消費行為”等,但這些課程不是傳統的學科課程,而是根據模塊化思想進行整合改造。第二個是職業素養模塊。作為應用型本科,職業素養非常重要,在專業基礎模塊單列了職業素養模塊,該模塊涵蓋了“旅游禮儀”、“旅游職業道德”等。同時在該子模塊還有一個隨著其他模塊相輔相成的外語內容,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外語特色。最后,從時間上看,該模塊是唯一延續四年的子模塊,旨在四年不斷線,將職業素養融入具體的項目當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心態、職業行為規范、職業基本能力。
3.專業模塊的構建
根據自身實際,在專業模塊下面構建了專業必修模塊和專業選修模塊。一是專業必修模塊。作為立足于海南的應用型高校,根據最新的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拓寬了專業必修模塊的內容,特別增加了旅游服務貿易模塊。這些專業模塊的授課時間都在同一個學期,由不同師資組合進行授課。每個專業模塊都包含足夠的實踐課時,模塊實踐以具體項目進行打包,統一進行。同一個模塊的考核方式正在做調整和探討,打破了原來單個課程期末統一考核的方式,更加突出學生的過程學習和能力培養。二是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在原有選修課程基礎之上進一步增加了選修課程的數量。選修課程的內容涵蓋了語言類、旅游新業態、旅游文化、技能類課程等,基本上可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另外,針對專業模塊的拓展性選修課程正在探討當中。
四、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的保障體系
(一)制度保障
“模塊化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質量的風險性,這就需要完整有效的制度體系加以保障,特別要根據模塊的規劃、實施與評價等流程建立相應的制度,保證模塊體系的科學性與時效性”[5]。模塊化教學是一種復雜的過程,模塊構建、模塊的運行、模塊的評估都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學生的模塊選擇、模塊實踐實習要有創新制度保障。如果制定模塊課程體系的時候轟轟烈烈,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模塊化課程體系可能難以實施,會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同時由于課程體系構建運行非常復雜,原有制度不能滿足需要,在實際運行中進行制度創新、激發教師的改革熱情、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唯有此才能提高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師資保障
師資隊伍是大學的核心軟實力,師資隊伍水平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模塊化教學改革的成敗。目前新建的應用型本科大學師資隊伍較弱,高水平師資缺乏,師資隊伍結構不甚合理,師資流動頻繁,這些問題影響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在模塊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花大力氣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具有行業經驗的人才加入教師隊伍,對于現有師資加強職業體驗和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提升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培養一大批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高水平教師,不斷推動模塊化教學高質量運行。
(三)教學條件保障
模塊化教學的實施和運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很多部門和人員參與和配合,更需要有合適的教學條件。教學條件涵蓋范圍很廣,這里僅就實踐教學條件和教材兩個關鍵點進行闡述。模塊化教學重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而技能的培養一定離不開實訓和實踐教學。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離不開校內充足的實訓條件,更離不開校外社會實踐。實踐教學場所至關重要,最理想、效果最好的是在真實的企業或行業環境中進行實踐教學,如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大多如此。另外,為了配合實踐教學,相應的實驗指導、實踐考核等要重新構建。二是教材問題,現有教材多數都是傳統學科視角下的體系,重在學科知識的完整性、邏輯性,無法適應模塊化教學的需要,因此應該統籌規劃,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構建模塊化的教材體系。在模塊化教材體系構建過程中,要有新的視角、新的能力觀,既要有一定寬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種新型的模塊化教材對編寫人員的要求更高,學校應該轉換傳統的教材觀念,聯合其他應用型本科院校,聯合旅游企業或行業骨干共同編寫模塊化教材,吸納行業先進的技術,同時,為了保證教材任務及時完成,要建立模塊化教材的分類規劃任務,以期盡快服務于旅游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楊慶國,詹向紅.面向能力輸出導向課程模塊化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合肥學院“新聞采寫”課程模塊化建設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4(5),14:18-19.
[2]王麗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模塊化課程改革初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2):35-36.
[3]袁暋,許強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借鑒德國FH成功經驗[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1):4.
[4]邵波.論應用型本科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4(5):30-33.
[5]尤偉,陳鶴鳴.模塊化人才培養:理論構建與風險防控[J].閱江學刊,2012(6):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