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利
摘要: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中。科學案養的養成更是十分引入矚目,作為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對孩子科學案養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孩子成長的起始階段如何培養科學案養是每位家長共同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從內心真正體會學習的魅力。
關鍵詞:家庭教育;科學案養;科學探究;培養方法;價值體現
自出生以后,在孩子啟蒙階段怎樣才能盡快地讓孩子真正掌握科學基礎知識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以及知識結構核心體系的轉變,終身發展、終身學習為主題的核心素養將成為新課程改革和創新的重要目標。在家庭教育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案養不僅是家長也是教育部門應該探索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目標。
一、科學案養的定義
自然科學是人類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引導入們不斷探索大自然之間的奧秘,是人類認識自然界的基礎,也是時代進步的基石。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自然學科進步發展過程當中,同樣離不開各學科的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科素養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科學案養的形成。在2011年的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這一點,要關注孩子的科學案養,特別要重視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培養。對于孩子的成長,提高其學習素養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將要面臨人生關鍵的兩次挑戰——中考、高考。同時,在后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課程學習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還要注重實踐探索能力的學習。這對于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科學案養培養途徑
科學案養與能力是不同的,能力既可以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科學案養完全是后天形成的,是可教、可學的,是通過自身不斷學習而獲取的。科學案養的發展既有一定的階段性,也有連續性,家庭教育不能錯過孩子科學案養發展的至關重要時期,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小學、初中教育這一關鍵時期,才能讓每位孩子達到這一時期所應達到的目標。科學案養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就能養成的,也不可能是一兩個人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在整個教育階段,所有教育者共同努力慢慢形成的。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科學案養,本人認為家庭教育科學案養的培養應側重以下幾點:
1.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所有的自然學科都是以實驗教學為基礎的學科,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變成一種信念,這就是科學案養對孩子綜合素養形成的貢獻。孩子要在自然學科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科學實驗探究方法,在生活中提出問題,大膽進行猜測,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實驗過程中,學會獨立操作,對數據收集處理,進行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實驗以后要整理實驗器材,收拾課桌椅,找出實驗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未來社會發展中更好地展示出自身才能。
2.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科學案養
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導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科學,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真正做到活學活用,提升孩子熱愛生活的情感,讓生活成為科學案養的鮮活源泉。家長要不斷引導孩子去尋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同時還要把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廣大孩子充分認識到科學既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重要工具顯得尤為重要。
三、注重前沿科學與家庭教學的結合
自然學科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家長應當把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帶給孩子,讓孩子掌握新知識,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緊迫感和創新思維,來提升科學案養。這既是家庭教育的需要和時代的需要,也是現代科學技術與國際科學界綜合實力競爭的需要。科學前沿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從自我做起,時刻關注可追蹤的前沿科學知識,提升學術修養,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把自身變成新時代的學習者,提高自己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其次要結合新知識,采用新方法,對已有知識進行組織和梳理。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現在自然學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傳統自然學科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家長在教育中要反思自己的做法,避免用過于絕對、過于明確的邏輯對孩子問題的提出造成阻礙。最后要采取開放的態度,鼓勵孩子多提問題、多思考、多創新。
總之,家庭教育科學案養的培養,不僅可以將學校教學質量提升一個臺階,還可以讓孩子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擁有科學創新的精神,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然學科帶來的樂趣,把孩子真正培養成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