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
【摘要】文章立足高等教育成本預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評價四個方面來分析我國公辦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今后我國高校還需要強化預算管理,增強預算控制力;統一實施“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制度;建立科學、規范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大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力度,實施全面監督機制。
【關鍵詞】公辦高校;成本管理;權責發生制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員針對高校既有的一個教育資源,對在培養受教育者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教育資源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通過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科學的管理,達到節約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對高校資源的管理,它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辦學效益有關鍵作用。教育成本管理,可以使高校在滿足正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前提下,讓高校資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讓資源充分發揮應有的價值。
但目前我國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原因可能在于我國公辦高校資金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公辦高校不用考慮如何合理使用資金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不考慮盈虧情況,因為它們不會存在像企業面臨“經營不善”而導致虧損、破產的風險。在這種狀況下,大多數公辦高校都缺乏教育成本管理意識,教育成本管理在公辦高校中得不到重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對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當前我國各高校都在積極進行“雙一流”建設,進行教育成本管理能夠促進我國高校在有限資源的環境下取得最大的發展。通過教育成本管理,我國公辦高校可以提升學校整體成本管理水平,讓國家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提升高校辦學經濟效益,減少高校不必要的支出與資源的浪費,增加人才培養的費用,實現高等教育的社會效益。
一、中國民辦高校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的環節可以分為高等教育成本預算、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和高等教育成本評價。”公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屬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本研究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反思我國民辦高校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高校成本預算能力不科學
目前公辦高校財政管理人員往往以上一年的支出作為下一年的預算基礎,這樣就會導致今年的預算可能會大幅度多于或少于實際支出的狀況。由于學校每年都會遇到一些新狀況,比如學校基礎設施發生巨大變化,購買設備,引入教師等因素,并且這些因素都是不確定的,所以進行高校成本預算比較困難。此外,學校在建設一些大項目時,往往缺少全面而科學的預算,或者出現中途停工的狀況。面對眾多的資源,如果不能進行科學的預算,可能會導致資源的浪費,使用效率低下。
(二)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不統一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建立起規范的、科學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有相應的文件規定不同的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定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是收付實現制,《高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規定以權責發生制為主進行高校教育培養成本核算。可以看到目前我國公辦高校存在兩種核算制度,這兩種制度導致的核算方式是不一樣的,進而高校在收集教育成本資料時,出現教育成本的不對應現象,因此不易準確計量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管理難以進行。由于制度的不明確,各高校之間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科學的核算方法,導致各高校之間的成本根本無法比較。
(三)集中財政管理,忽視單項收入與支出
目前我國公辦高校主要采用的是一種集中式財政管理模式,表現在高校注重教育經費總收入和總支出,政府完全控制高校資金的預算、撥付和使用。所以人們比較關心教育經費使用的合法性,忽視其效率性。國家也比較注重經費總的使用狀況,而對單項的收入與開支關注較少,這就導致人們比較關注占比大的部分,忽視了對占比小的關注。在這種“收—支—余”的管理下,公辦高校不會考慮資金的收益與效率問題,管理人員也不會關心成本的效益,從而導致學校管理人員缺乏教育成本管理和節約成本的意識。
(四)高校成本評價機制不健全
高校教育關系到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我們作為其中的參與者,有權利知道我國教育資源的使用狀況以及培養一名大學生所花費的費用,這樣可以給大家是否上大學提供一個科學的依據,以避免盲從性,也可以為國家教育經費的支出提供一個參照。但目前社會大眾對高校培養一名大學生所花費的資源是不清楚、不明確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高校教育成本信息公開度不高,并且公開的信息比較綜合,不具體,不全面,不精確,社會大眾根本不知道甚至不太了解我國高校財政撥款具體花費在了什么地方,就連身處其中的學生可能也不太清楚。總之,社會無法獲取明確具體的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也就無法進行明確的監督,監督工作表面化,也沒有明確的規定處理措施,導致高校教育成本管理難以進行。
二、高校成本管理的措施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公辦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是提升辦學質量的關鍵舉措。針對以上四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一)強化預算管理,增強預算控制力
面對我國公辦高校成本預算能力不科學的問題,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根據高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在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預算。比如對于上一年沒有完成的任務,管理者應重新計算這一任務繼續實施的資金使用狀況,討論出相應的看法,而不是以上一年的支出作為下一年的預算基礎。對今年計劃完成的事情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資金預算,預算支出的項目既要合理,也要合算。同時,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要以國家財政總撥款為依據,在學校總收入的基礎上進行預算,堅持量入為出、略有結余、合理合效的原則,以保證學校事務正常運轉。為了實施成本管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財務預算必須具有指導性與約束力,高校管理人員需要以預算為依據,讓每一筆經費都花得有理有據,防止亂用資源,增加教育成本。
(二)統一實施“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制度
“權責發生制”目前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很多學者都論述了它的好處,并且該方法已經在美、日等國高校成本核算中被廣泛運用。國家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都要實施統一的政府會計制度。這一規定為高校統一實施教育成本核算方法“權責發生制”做出了重大貢獻。“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有巨大的優勢,它可以針對教育成本核算的復雜性,跨越時間正確計算各個期間的收入和支出的費用,準確評價教育收益,也可以針對高校的一些固定資產進行合理分攤,科學地計算高校教育成本。
(三)建立科學、規范的成本管理制度
我國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式的財政管理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無須去思考資金的來源問題,只需要考慮如何分配教育經費,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也不用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可以看到,高校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是一個被動者,資源的價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高校的切身利益關系不大,這導致了管理者對成本管理積極性的缺失。面對這一模式的問題,政府應賦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權,讓高校自己管理自己的資源,充分發揮高校主體性的價值。目前各高校都面臨著財政資源不充足的困境,在這種狀況下更需要發揮高校自身的主體性,實現高校自主發展。一所高校要發展得好,就必須要對自己的資源使用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并和其他高校的成本進行比較,才能發現自己資源使用的問題,進而找準改進的措施。各高校需要建立科學、規范的成本管理制度,通過制度管事管人,才會增強人們的節約意識,充分利用資源,實現高校更好地發展。
(四)加大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力度,實施全面監督機制
面對我國高校成本評價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高校應該接受社會的監督,定期向社會公開學校資源運作狀況,接受群眾的監督與批評。高校的三項職能是教學、科研、社會,所以高校資源的使用也需要圍繞這些職能進行分布,通過社會的監督,可以讓教育資源使用在合適的地方,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高校擴招后,學校的資金也有一部分來源于收取的學費,學生交了學費就有權利知道自己的錢用在了什么地方,對自己的培養貢獻了多少的資源。學生以及社會既是高校的服務對象,也是高校出資的主體,高校有責任向社會公開其辦學資源的來源以及使用狀況。要實施全面的監督,我們可以設立獨立的評價機構來對各高校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審和公開,并進行比較。通過獨立的評價機構搜集信息,首先可以保證財務信息的全面性、可信性,其次還可以保證財務信息的公布不被政府部門的控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通過信息的全面公開,進而實施全面的監督,公眾對高校教育資源使用的監督才能變得有效。
“成本”是一項經濟活動的基礎,同樣“高校教育成本”也是我們開展一項活動的基礎。高等教育作為一項準公共產品,我們需要考慮它的經濟效益與價值,需要考慮國家、社會、個人在其中投入資金的一個收益問題。但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正確地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并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找出原因和對策,建立健全教育成本核算制度體系,以提高我國的高校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效益,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辦學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冰.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D].青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
[2]曹光四.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現狀的反思與架構的完善[J].江西社會科學,2005(12):200-204.
[3]武雷,林鋼.論高等教育成本管理[J].會計之友,2016(07):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