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提升自身品位修養(yǎng)最好的方式,在人類的發(fā)展歷程中,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都有屬于自己不同風格的音樂。而如何將這些音樂融合到高中音樂課堂之中,就成了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之一。因此,本文就以福州語歌曲為例,結合筆者多年的課堂經驗和教學實踐,從音樂的選擇、課堂氛圍的營造、歌曲發(fā)音的教學三個方面探討關于如何將福州歌曲引入高中課堂的問題。
關鍵詞:福州歌曲;高中課堂;音樂教學
音樂是通過旋律表達情感的一種交流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音樂是人類通用的第二語言,是表達內心感受最直接的方法,而方言歌曲本身帶給學生的親近感,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感受到歌曲中蘊含的深刻感情,進而提升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和藝術水平。因此,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福州歌曲,讓學生體會家鄉(xiāng)音樂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家鄉(xiāng)的自豪感和對音樂的親近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
一、 重視音樂質量的把握
福州歌曲作為一種方言歌曲,在其內容上是非常豐富的,并且歌曲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對于歌曲的篩選,根據音樂的不同風格,選擇一些質量較高的、符合高中生特色的歌曲,來進行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選用《水中間》這首歌曲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這首歌曲在保留了方言歌曲特質的同時,去掉了福州歌曲中的“蝦油味”,從音樂本身來說,更加貼合現在的流行音樂趨勢,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另外,其方言特點表達出來的特有的浪漫情懷,是普通話的流行歌曲所不具備的,比如“坐近近、靠靠攏,讓我靠著你肩膀”這句詞,我們從詞本身就能感受到溫馨、浪漫的感覺。再加上舒緩、悠揚的曲調和特有的方言發(fā)音,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夕陽西下,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湖水,一對情侶在湖邊相互依偎的畫面。另外,我們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流行的福州方言歌曲讓學生欣賞學習,比如《茉莉情》《青橄欖》等等。這些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易于傳唱,既可讓學生通過這些歌曲的學習,體會到家鄉(xiāng)方言的魅力,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家鄉(xiāng)音樂的熱愛。
二、 營造課堂氛圍
音樂的教學不同于其他的教學科目,不是只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知識定理就可以了,其教學效果也不是用一張試卷就能夠檢測出來的,音樂的教學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地熏陶,改變學生的音樂本質。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對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從心理上接受音樂。所以,在進行福州歌曲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將福州語言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在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逐漸適應福州的方言音樂。
例如,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用福州本地方言來進行音樂講解,同時要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用方言來回答,并且我們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介紹一些福州特有的本地文化,比如“三坊七巷”“上下杭”等等,讓學生沉浸在福州的本地文化中,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福州音樂的氛圍中,理解隱含在歌曲中的感情和思想,從而引起學生對福州歌曲的關注,達到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
三、 注重方言歌曲的發(fā)音
方言歌曲不同于普通歌曲的地方在于其發(fā)音的獨特性和用詞的差異性,我們在進行福州方言歌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fā)音和用詞的特點。福州方言名八音實七調,是學生學習福州歌曲的基礎。但是因為文化的融合,使如今的年輕人雖然會說福州本地方言,但是對于其理論性的發(fā)音辨識通常不夠清晰。因此,我們要從基本理論入手,首先教授學生標準的福州方言,然后再進行歌曲教學。
例如,在進行《一粒橄欖》這首歌曲的教學時,我們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歌詞中每個方言字詞的發(fā)音,然后讓學生按照方言的標準讀音熟讀歌詞之后,再進行歌曲的教學。比如,“一粒”的發(fā)音在福州話中的發(fā)音是“so la”,“溪”讀音“ke”,“哥”讀作“o”,錢讀作“jian”等等,在教會學生方言發(fā)音之后,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歌曲的試聽,體會歌曲中的發(fā)音與實際中發(fā)音的區(qū)別,揣摩其中的每一個轉調、變調等等。接著我們帶學生進行模仿性質的跟唱,并讓模仿比較標準的學生領唱,然后,我們再逐字逐句地進行正式的歌曲學習,最后,推選出學得最好的同學,讓他單獨給大家表演。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從基礎開始學習方言歌曲,提高對福州歌曲的掌握程度,另外,通過類似課堂表演的適當給予獎勵,讓學生提高學習的成就感和參與感,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福州歌曲的興趣和愛好。
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是我們的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歌曲音調,其中包含著我們先民的思想和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是學生了解歷史很好的手段,然而,隨著流行文化和國際音樂的沖擊,如今的傳統(tǒng)音樂漸為沒落。因此,我們作為音樂教師,有義務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的方言音樂,愛上方言音樂,讓這種傳統(tǒng)的音樂在年輕人的手中再次達到曾經的輝煌。
參考文獻:
[1]陳向元.福州語歌曲走進中學課堂的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7(6):110-112.
[2]林群.中學音樂課堂中福州民謠教學的可行性探究——以福州歌曲《一粒橄欖》進課堂為例[J].音樂時空,2015(7):176-177.
[3]陳萍鳳.福州本土音樂走進高中音樂課堂[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10):121-122.
[4]高成輝.本土音樂走進中學課堂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黃如,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尚干鎮(zhèn)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