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經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語言精品,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和精神底蘊。在我國的五千年文化歷史中,不乏名人大家,他們的作品也在流傳的過程中成為經典。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還能夠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形成傳承。因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初中七年級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開展經典誦讀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文化素養,進而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經典誦讀教學;七年級語文教學;教學應用;應用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逐漸打開了國門,在引進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宣揚了出去,并在一時之間掀起了“中國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時之舉,更不可急功近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需要靠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來實現,其中之一就是長期的文化熏陶。經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語言精品,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和精神底蘊。因此,經典誦讀對于學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成、人格的塑造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意義更是非凡。語文教學如果充分利用經典含蓄蘊藉、內容豐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記等特點,采用多側面聯系、多渠道貫通,使其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就可以更好地發揮經典在教學中的作用。那么,經典如何同語文教學結合,又怎樣發揮其作用呢?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在當代的語文教學中,結合國學經典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弘揚,促進其更加長遠的發展。同時,開展誦讀教學,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促進其自身文化意識的形成。
一、 將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的內容相結合
隨著教學改革的出現,初中語文的教學素材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較多的經典文化知識,比如具有文人風范的唐詩宋詞,具有典雅氣質的元曲,以及蕩氣回腸的明清小說等等。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比如,在七年級的語文素材中,有許多與國學經典相關的知識,如《論語》《史記》等。在這些經典作品中,涵蓋著大量的人生哲理以及寫作技巧。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古文《陳涉世家》時,針對其中的名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便可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誦讀分析,理解這句名言的表層意思以及內在含義,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心情。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地鼓勵學生對其中的句子進行記憶背誦,并對其進行合理的運用,以促進自身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 將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的方法相結合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同時,在我國古代,也有許多能夠應用于現代的教學的方式。運用這些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好奇心,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經典誦讀與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的綜合化發展。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唐詩《泊秦淮》時,便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通讀,找出其中的生字生詞,并對其進行查閱,保證能夠順暢地讀出來。隨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的幫助,為學生展示與秦淮相關的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緊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與之相關的問題,比如“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句詩中,你能否表達出作者當下的心境?”接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反復誦讀,體會其中的內在含義,以此激發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共鳴。
三、 建立適合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教學情境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合適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開展誦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注重教學情境的營造。
比如,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學生開展與經典誦讀相關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誦讀比賽,或者將經典轉化成舞臺劇進行表演。比如,學生可以將《孔雀東南飛》編撰成新的話劇,將原文中的詞句以歌舞的形式進行表達。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劉蘭芝與焦仲卿之間的愛情,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四、 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經典誦讀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必單靠一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古文《魚我所欲也》時,便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網絡收集與作者孟子相關的資料,并鼓勵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入這些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 結語
總之,無論是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中,還是在未來的教學模式下,開展經典誦讀教學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具有一定好處的。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該項教學活動加以重視,并能夠使其形成完善的教學結構,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文化素養,進而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的語言素養,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鑄造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1]馬海生.經典誦讀在七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化語文教學,2015,2(15):55-56.
[2]楊思慧.經典誦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7(9).
[3]田永梅.經典誦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4]陽智明.首期中小學經典誦讀教育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在徐州舉行[J].教育與職業,2010(25).
作者簡介:
曾祥春,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鎮新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