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發現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學生都能夠配合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但是大多數學生都沒有一個善于質疑與提問的意識,這既是當下初中數學教育的最大阻力,也是多年來一直無法突破的重要環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讓初中數學課堂變成一個學生能夠通過正常、合理的問題進行有效思考的環境成為了眾多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問題;引導策略研究
為什么要在課堂中插入課堂問題是教師與學生都需要思考的關鍵。課堂問題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之上。依照這樣的思路來看,課堂中的問題應該是引導課堂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應該合理利用上的最有效的工具。
一、 巧用啟發性問題
數學是一門特別抽象的學科,特別是數量與數的概念在數學學習中非常需要學生掌握極高的抽象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巧用啟發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幫助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地思考問題,從而得到比線性思維更加強大的一種數學思維方式。
以教學幾何中的四邊形為例,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四邊形,在數學中將幾何圖形中由兩點一線段所構成的部分叫做“邊”,這里邊其實非常好理解,只要你看到一個圖形中有一個有限的線段,哪怕這個線段非常長但是只要是線段那么它就是一個“邊”,這里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畫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兩個邊非常長,長到黑板都無法畫下來,而這兩個邊匯聚與黑板外的一點,那么這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一個問題:這個三角形中的兩個線段可以稱為兩個邊嗎?答案顯然是可以,雖然這兩條邊很長,但是只要嚴格依照邊的定義就可以發現即使這兩個邊很長但依舊是兩條邊。在四邊形的基礎之上學生還要接觸平行四邊形與矩形,那么這時教師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既然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那么矩形也是對邊平行的圖形,矩形也可以被稱為平行四邊形嗎?學生在這里可能會犯迷糊,畢竟這兩個圖形一個叫做平行四邊形一個叫做矩形,從命名角度來看二者絲毫不一樣,但是從幾何性質的角度來看又好像很相似,其實這里涉及一種數學中的分類方法,在數學上只要具有相同幾何性質的圖形都可以分為一類,所以這里依照二者的幾何性質來看矩形就是比較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教師通過這兩個簡單的啟發性問題便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見的誤區,那就是不能僅僅依照表面的現象就判斷數學的本質,應該從更加客觀更加真實的角度來思考數學的意義,這也是學習數學這一抽象科學中必備的思維方法。
二、 設計對比問題
除了啟發性問題,對比性問題也是一種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理解的問題,因為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兩種數學方法或者數學思維的優劣,或者是發現一些存在于普遍主觀認知中的一些錯覺與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從更加客觀的角度發現數學的真諦。
以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為例,我想很多教師在經過有關線性代數的學習后對于多元方程都有了一種改頭換面的理解,所以站在初中生的角度應該如何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呢?很簡單,將其與一元一次方程相結合進行利用對比性問題學習就可以了,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個非常基礎的問題:在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中什么的“元”與“次”分別代表了什么意思?教師帶領仔細分析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之間的異同,不難發現其中“一元”指的是只有一個未知數,“二元”指的是有兩個未知數,而“一次”則表示未知數的指數(初中生可能不理解指數的概念,教師只要讓他們記住這個稱號知道其指的是冪次運算中的“冪”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地理解二者之間的異同,而有關二元一次函數的計算其實也完全可以當作一元一次函數來處理,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對比性問題學生就能夠將未知的二元一次計算轉換成已知的一元一次計算,使學生得到一個非常通用的數學思維:任何未知的計算都可以通過一些規律來轉化成已知的計算方式,而這才是數學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法。
三、 豐富課堂的情景并將數學學習生活化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還要善于將一些看似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通過適當的生活化問題來轉變成學生理解的生活語言,極大地豐富課堂情境,這也是數學課堂問題的巧妙之處。
以相似的概念為例,在生活中學生很容易就發現很多圖形都是有著一樣的形狀但是大小卻不一樣,教師可以以此來作為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見到過的圖形一樣但是大小卻不一樣的各種圖形,比如教師用的教育三角板與學生用的繪圖三角板,乒乓球與足球、籃球、排球都是球形但是相互之間的大小卻不盡相同……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相同形狀但是卻不同大小的例子,而這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在數學中稱之為“相似”,這樣一個不好理解的數學概念就變得生活化好理解了,這也是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妙用。
四、 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探討、交流平臺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能只是教師單方面的提問,還要讓學生也參與到提問中來,建立一個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良好溝通、共同探討的平臺,將課堂問題引入到課下并且更好地與學生進行共同研究,教師在這里既是學生問題的解答者也是啟發學生思考的重要引路者,這才是以問題為主要引導策略的課堂教學的實質,也是課堂問題的最終發展方向。教師要不厭其煩地為學生進行“設計問題、解答問題、啟發問題”的三步走策略,讓學生在充滿思考與啟發的課堂中更好地學習。
五、 結語
課堂中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課堂的精髓所在,如何能提出真正有內涵、有作用的課堂問題讓學生更好地通過課堂問題學習到的知識是課堂問題引導策略的關鍵所在。本文以“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問題引導策略研究”為主題,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幫助學生通過課堂問題來合理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治弟.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26):20-21.
[2]楊厚德.讓初中數學課堂充滿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
作者簡介:
江翠蓮,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梓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