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學方法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初中歷史不再是過去靠死記硬背學習的科目,而是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發揮其主觀積極性,提高初中歷史學習質量。教師合理運用史料教學,能夠使學生對于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本文基于初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從四個方面分析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更好地運用史料教學。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應用策略
史料是指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遺留下來的,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痕跡,而史料教學就是指利用史料輔助歷史教學,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歷史的一種教學手段。由于歷史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很難通過實驗將歷史場景再現,史料就成為學生觀察歷史最好的窗口。史料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后人對于歷史編纂過程中產生的主觀認識,幫助學生建立起客觀的歷史觀念。因此史料教學是未來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對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 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史料的作用
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核心所在,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更新教學理念,真正重視史料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對歷史學科功能的認識,將傳統的為考試而學習的觀念轉變為切實提高學生歷史素養上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師講授、學生記憶的課堂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新時代下的歷史教學。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師課前布置任務,由學生自主討論完成,課上再進行小組交流,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實現以上轉變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就是史料教學法。史料教學法能夠確保學生從傳統歷史課堂的束縛中掙脫出來,成為課堂的主人,使歷史變成學生能夠親自觀察、親自參與的科目,真正實現歷史教學方法的轉變。例如在“宋代經濟的發展”一課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將史料教學方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宋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商業經濟較為繁榮的時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料就是鼎鼎大名的《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清明上河圖》就是宋代商業經濟和市民生活面貌最好的反映。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清明上河圖》中人物的表現來總結宋代商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并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觀點,加深學生對于宋代經濟發展的認識。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提高其歷史素養。
二、 利用好課本史料,積極補充課外史料
目前史料已經成為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可以明顯發現初中歷史課本中也會有很多史料,有些是文物等一手史料,也有一些古籍等二手史料,這些史料是我們觸摸歷史、感知歷史最好的窗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課本中的相關史料,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課本中的史料都是目前史學界研究中所用到最權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對于歷史有著獨到的解釋。史學界向來有“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經典論斷,但是對于歷史主觀的解釋在眾多史料面前也都是徒勞,史料能夠幫助學生撥開迷霧看到最接近事實的歷史真相。因此教師要用好課本中的史料,培養學生在歷史領域的客觀認知能力和質疑能力,對歷史要有自己的獨到認識。課本中的史料雖然權威,但還是略顯單薄,不足夠支撐起學生的歷史大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收集課外史料,輔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在收集課外史料時,教師一定把握客觀的原則,收集一些在史學界沒有爭議的史料以供學生正確理解。例如在“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中,教師首先要利用好課本中提到《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學性史料,讓學生在課下閱讀這些名著,體會明清時期小說和前代作品的差異。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收集同時代的繪畫作品,例如鄭板橋的《甘谷菊泉圖》,并帶領學生深刻體會這些作品中所蘊含的內涵,使學生對于明清時代的文化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三、 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史料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歷史這一風塵仆仆的智者也開始與信息技術合作,形成更加廣泛的歷史研究范疇。傳統的史料大多存放于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內,一般人接觸到的可能性很低,且鮮有機會親自觸摸。但如今隨著時代發展,情況已經有所改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VR成像技術的成熟,很多史料在經過掃描之后開始活躍于互聯網世界,為歷史研究者和教師節省了很多尋找史料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世界中尋找相關史料。但是互聯網世界中的史料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教師要善于辨別,尋找那些爭議較少、學界公認的史料來輔助教學。同時史料呈現也大多采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更好地觀察史料,學習歷史。
四、 培養學生解析史料的能力
史料大多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對于歷史的解釋勢必會有一些偏頗。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史料,把握史料中客觀的部分,對于主觀闡釋的部分要有自己的簡介,形成科學合理的歷史觀念。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通過史料為學生講解相關歷史知識,更要教學生如何正確分析史料。學習歷史知識只是時間的積累,但是學會如何分析史料卻是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最寶貴的財富,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有更加深刻地認識,提高其歷史素養。
結語:初中歷史是學生第一次用宏偉史觀看待整個人類發展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提高歷史學習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史料是歷史客觀的見證,合理運用史料是學生客觀觸摸歷史、增加歷史認知水平最好的途徑,因此教師要在歷史教學中認識到史料的重要性,積極合理使用史料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隴芳.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途徑的分析[J].學周刊,2018(10):134-135.
[2]孫云.基于生活化理念改革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農家參謀,2017(14):167.
作者簡介:
楊欣,江蘇省高郵市,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臨澤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