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華
摘要:語文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教學非常重要,因為作文是學生將所學語文知識的有效整合,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作文教學,由此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學會語文,也能運用語文,使學生真正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分類指導 教學創新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
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是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教師沒有將教學方法進行與時俱進的教學改變,導致學生的寫作思維一直滯留于教師單一的寫作教學思維,沒有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語文寫作思維,使學生學習到的寫作形式很局限,無法產生寫作情感,教學質量逐漸下降。
(二)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是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二,隨著“新課改”的出臺和實施,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者,教師為指導者,而當前的實際教學中,仍然有許多教師不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自身缺乏自主寫作的能力,而且教師的指導性不足,只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文字問題進行指導,而不是深入的探究學生出現寫作問題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學生的寫作能力無法從課堂學習中有效提升。
(三)學生缺乏素材的積累
學生缺乏素材的積累是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三,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寫好作文必須有豐富的語文素材知識積累,而教師在如今的教學中,不注重對學生進行拓展素材教學,使學生的寫作素材都只能來源于語文課本,學生既無法深入理解寫作題目,也無法運用名言警句進行作文寫作,進而學生的寫作質量一般。
二、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做好的老師”,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依據課本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年齡和興趣特點,可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進而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作文寫作中,而且能與寫作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在寫作中有效融入并良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質量。
(二)開展個性化的寫作指導
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的學習發展,同樣在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教師也應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寫作指導,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運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能根據不同作文命題和寫作方式進行高效的寫作,進而有效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的語文寫作發展符合時代和語文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
舉例來說,在學習《千人糕》這節課時,這篇文章以爸爸和“我”的對話為線索,記敘了“千人糕”的制作過程。由此教師可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授學生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對自己身邊中需要經過許多人勞動才能獲得的物品進行仿寫,如衣服、文具、食品等,對這些物品需要經過哪些勞動進行寫作。教授學生不同的寫作記敘文的寫作技巧,首先,需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其次,學生可結合自己想要表達的不同情感,進行不同人稱如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們)的寫作;最后,寫作的順序也可以不同比如順敘、倒敘、插敘都可以,進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寫作教學指導,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全面提升。
(三)加強寫作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通過加強寫作與生活之間的練習,也可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教學的教學效率,因為寫作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源于我們的生活,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并將寫作聯系到學生的生活中,增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生活閱歷,同時還可讓學生加強對課外優秀書籍的閱讀,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視野能高效提升。
(四)完善作文教學評價
在當今的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對學生的結果性評價,這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應完善作文教學評價,一方面,是進行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學生自評,從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與結果性的教學評價,同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使學生能真正從評價中正視自己的寫作能力,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三、結語
為了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課堂,教師應從自身和教學方式開始,不斷完善自身的寫作教學專業能力,創新有效的作文教學方式,解決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提升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質量高效提升,從而使學生能寫好作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