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教學階段,生物教育屬于基礎性的科目,課程重要性較高,但是因為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因素,初中生物教育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因為分組的不合理以及合作內容的不合理都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差的發生。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水平,本文詳細分析功能型學習小組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生物;功能型學習小組;教學應用
一、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喜歡表現自我的主要階段,同時叛逆心態也比較強。對于知識、教師的教導普遍不在意,甚至有部分學生對于教師的知識講解以及教誨存在抵觸與厭煩的情緒。另外,因為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課堂當中的氛圍非常重要,課堂氛圍的沉悶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小組教學是一種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的方式,但是小組教學也存在低效的現象,這也是導致小組教學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對此,探討功能型學習小組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備顯著的教育意義。
二、 功能型學習小組
在班級中如何構建功能型學習小組是首先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在分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心理素質、性別特征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并根據相應比例進行搭配分組,小組的人數最多不能超過6名,起初可以先由學生自己進行組合,通過一段時間之后,再結合學生的小組表現、能力、興趣以及性格等因素適當調整。每一個學期都可以按照學情的改變實行調整,盡可能保障每一個小組的學習能力相當。在小組內指派一名學生為隊長,并負責小組所有學生的生物學科的學習,為了保障小組內所有成員的學習成長,功能型學習小組中的組長應當輪流更換。
借助功能型學習小組的開展,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的問題。在班級范圍內構建功能型學習小組,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更加重視學生在小組內的團結協作意識與精神。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組內的分工應當明確,如由誰組織、誰發言、誰記錄等,這就要求小組的所有成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明確自己應當做的,只有在分工明確的基礎上,才可以確保所有成員的積極參與。
三、 小組學習的教育現狀
對于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而言,小組學習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情況不佳,分組時存在不合理現象。小組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學生的差異,興趣差異以及愛好差異,如果在分組時采取隨意分組的方式或者是根據成績進行分組,都會導致分組結果不合理。相鄰的同學更加熟悉,在分組時有可能會導致討論的內容從學習轉變為其他的。但是按照學習成績分組會導致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形成優越感,成績差的學生形成自卑感,導致兩種學生無法共同交流。另外,在小組劃分時對于不想學習的同學而言,如果采取成績劃分有可能會導致學生認為教師不重視他們,從而激發學生的抵觸心理,導致課堂說話、搗亂等違紀現象更加嚴重;2. 小組學習內容不合理,評價體系不完善。小組合作的教育目標是對內容的討論,在多人思維的基礎上實現能力的提升。小組討論的方式是較為常見的,但是這一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會因為教學內容而改變,如果教學內容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便會下降。
四、 功能型學習小組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技巧
(一) 掌握教材,做好內容篩選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功能型學習小組的學習形式,同時也需要高度重視合作內容的合理性。功能型學習小組和傳統教學形式并不沖突,反而具備互補的特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應用教材,從實際角度著手,按照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篩選與分類。例如,在“人的生殖與發育”“呼吸系統”等內容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借助自主性的學習以及小組化的學習解決問題,這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與團結協作的精神。可以盡可能多地應用相對比較模糊或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問題,例如“小腸的結構、功能”“豬肉中含有淀粉、蛋白質以及脂肪嗎?”,對于這些相對比較綜合性的問題內容可以采取功能型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在小組內以分工查閱資料、總結統計資料等方式完成學習,在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二) 合理開展小組合作,激發學習熱情
功能型學習小組的教學形式并不單一,并不僅僅是討論一種,還可以采取小組辯論、小組競賽以及小組游戲等方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感受時間都是有限度的,單一性的小組討論形式會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較差。對此,教師可以針對性地提出小組合作的形式,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小組合作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可以設計“鳥類飛行特點”“肺泡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特點”“小腸的結構與消化功能”等內容,都可以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可以以小組討論交流以及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討論。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小組游戲中。這一種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 小組分層教學
在教師分組過程中需要應用穿插的方式分組,例如可以將前三名與前十名劃分為一組,第四名與第九名劃分為一組。這樣分組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小組的能力與水平更加相近。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小組性的分層教學,對于第一組可以提出相對較為簡單的問題,并以此提升問題的難度。另外,在分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保障小組內部的學習效果,小組內部應當設置組長、記錄員、觀察員以及發言員,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具體的職責任務,同時也能夠實現分工合作,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障組內所有成員都可以參與到有效的學習中。例如,在“人類的食物”這一內容教學中,因為內容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學生的參與熱情相對較高,會積極參與到查詢“食物成分表”的隊列中,此時便可以要求每一個小組,一方面做好相關資料的查詢,另一方面需要將查詢到的資料整理起來后總匯并分享。此時便會涉及資料收集、資料總匯、成果匯報等多個任務,此時可以由小組組長進行人員安排,為每一位成員制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如3名同學開展資料收集,2名同學總結資料,1名同學匯報成果。借助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確保功能型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確保所有學生都在參與,保障所有同學的學習成長效果。
(四) 優化教學評價
預習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一個工具,同時也是師生之間的一個交流溝通橋梁,教師應當高度重視預習作業所呈現出的反饋作用,確保在課堂教學中所呈現出的教學難點重點、課堂知識的容量以及教學進度等都可以通過導學作業得到表現,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使課堂成為師生之間的交流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的方式發放預習作業,之后進行小組性的評價。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可以不予評價,讓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其他學生可能提出反對意見,此時便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預習質量給予適當的評價和肯定,讓學生感受自己付出的勞動成果得到了收獲,穩定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完全脫離教師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實現自主性的預習學習。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小組合作教學屬于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因為傳統教學理念、教學習慣的影響,小組合作教學的效果仍然有顯著的空間。教師需要不斷的探索功能型學習小組教學的最佳方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改進,按照學生實際情況與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同時提高小組教學的效率,優化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熊成龍,蔣露芳,夏世金,etal.教學歷程檔案在醫院感染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與分析[J].中國醫刊,2016,51(5):311-313.
[2]呂杰,王天宏,陳勇,etal.綜合設計性實驗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實施[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5):688-690.
[3]王大慧,衛功元.智能手機在“互聯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8,45(3):551-556.
[4]金莉,洪莉.新型生物補片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手術中的應用分析[J].河北醫學,2018,13(1):233-234.
[5]申亮亮,曲璇,張健,etal.PBL教學法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生物技術通訊,2016,27(4):563-565.
[6]亢東琴,岳樹錦.翻轉課堂應用于護理課程教學的文獻計量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21):22-25.
[7]薛慶節,閆迎春,李秀真,etal.混合式教學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6):568-571.
作者簡介:吳軍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