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作為一個增長知識的過程,是離不開合作的,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能夠有效改善課堂氣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將以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為中心論點,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音樂;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音樂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摸索教學方式,使初中學生能夠在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下,開展音樂學習。
一、 通過小組合作提升學生的音樂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原動力,它能夠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想要增進課堂的趣味性,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是十分有效的。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它能夠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能夠在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下開展音樂學習時,他們自然會放松心情,迸發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音樂水平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組內4-6人即可,其中要有1-2名音樂素養較高的學生。這樣能夠讓音樂水平較高的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帶動其他音樂水平較低的學生,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在學習到《踏雪尋梅》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示范唱《踏雪尋梅》,并請大家邊聽邊思考:歌曲唱了哪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歌曲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音樂有何特點?在相關音樂問題的引導下,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先讓學生開展相關討論,然后再進行問題搶答,以競爭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促使組內各成員積極思考,并高效吸收相關音樂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 通過小組合作豐富課堂音樂表現形式
音樂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人聲類和器樂類兩大種,其中人聲類表現形式又分為獨唱、齊唱、合唱、重唱。樂器類表現形式又分為獨奏、齊奏、重奏。為了豐富課堂音樂表現形式,使每位學生的音樂素養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音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表現自己,提升自己。教師可以根據所要展現的音樂形式,將具有不同音樂特長的學生編為一個小組,讓學生相互配合,營造出一種濃厚的音樂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到《踏雪尋梅》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跟隨錄音學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節奏、速度、旋律的特點,并引導學生開展合作討論,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伴奏,讓學生采取領唱齊唱等形式進行歌曲的練習。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結合,并把課堂時間充分還給學生,使學生深入感受并分析歌曲的結構和前后曲調的異同之處,同時,讓組內成員自由選擇調式和表演形式,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樂曲主題,或者發揮自己組內成員的不同優勢,來將本課歌曲通過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可以是小組合唱,也可以是齊唱,也可以是獨唱,其他人發揮自己在樂器、舞蹈、口技等方面的音樂才能,使得整個歌曲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三、 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說:“人的想象比知識更可貴。”音樂應該說是人內心情感的一種外在表現。這種表現可以抒發人的內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可以熏陶人的品格,也可以培養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這種創造能力更能得到有效發揮,每個人都有著對音樂獨特的理解,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組內進行交流探討,并在取長補短后,將不同想法進行有效地融合。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能力、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學習《冬之旅》這一單元時,學唱歌曲為《踏雪尋梅》,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和學習樂曲知識,學唱教學歌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一系列與冬天有關的歌曲、交響組曲、鋼琴協奏曲,并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體裁、不同的作曲家所描繪的不同冬日美景。當學生擴充自己的音樂背景知識后,教師可以再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一首關于冬天的樂曲,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學生,并能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發展和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使學生能夠成為全方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唐麗霞.在合作與探究中進步——簡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藝術評鑒,2017(6):72-73.
[2]范琦.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嘗試[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6(24):68-68.
作者簡介:
滕麗莉,山東省淄博市,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唐山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