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美術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其教學情況會對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帶來極大影響,因此,在實踐中,要全面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力度,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陶冶學生的性情,使得學生可以保持純正的心理,促進小學生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
一、 前言
欣賞、領悟事物的美是小學生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種自主意識,對小學生來說,審美能力可以說是伴隨其成長一生的能力,同時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斷熏陶。新時期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實際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積極地改革教學手段,采取現代化、多樣化的教學手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二、 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欣賞生活中的美時,學生需要對身邊的食物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并且要按照一定標準來判斷什么事物是美的,什么是不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并且學生的耐心、判斷力也會得到很大提升,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其次,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對學生開展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教育,會對學生的一生發展帶來巨大幫助,小學美術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塑造,能極大地提高學生藝術修養,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需要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
三、 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對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其主要表現在:
1. 教學模式單一,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小學生本身缺乏良好的自控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知識,有的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大多是自己對基礎美術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臨摹課本中的圖畫,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影響到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2. 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不看重,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有的教育者過于看重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育,對小學美術教育不太重視,導致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看重教學效果,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開展教學活動,沒有對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開展針對性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很差,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3. 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其學習美術知識的重要因素,而從當前美術教學實際看,有很多小學生還表現出對美術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不愿意積極學習美術知識,或者是在美術課堂上學其他知識,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
四、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 合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
新時期下,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技術被應用在教學活動中,這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礎。其中多媒體技術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最為成熟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可以通過聲音、視頻、圖片、動畫等各種方式,將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精美的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美術知識,并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五彩的煙花》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煙花的美麗,并引導學生積極的描繪出自己內心的煙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關于煙花的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觀看絢麗的煙花來深刻地感受煙花之美,然后教師讓學生以“我心中的煙花”為主題,展開繪畫活動,這不僅能極大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欣賞煙花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 加強生活與美術教學的結合
對于美術,其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現實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表現形式,在實際中小學美術教師要想讓學生對美有深入的認知,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需要特別注重生活與美術教學的結合。小學美術教師要意識到,紙上談兵式的美術教學很難培養出具有獨特思想、感悟的學生,是很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教師要注重將美術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在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中發現美。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漂亮的包裝紙》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包裝紙展現在課堂上,讓學生說說這些包裝紙都有什么不同?這些包裝紙都在什么地方出現過?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漂亮的包裝紙?引導學生可以將課堂學習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將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同時又將生活中的美好展現在課堂上,這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通過生活與美術教學的結合來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小學生本身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使得其發現生活中的美存在不同,小學美術教師還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不斷發現生活中的美,并敢于將其展現到課堂上,為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 用愛心滋潤美術教學
康定斯基提出,繪畫有物質、精神兩種類型,其中蘊含著豐富精神的作品才是繪畫的最高精神,只有帶著情感進行審美,才會真正地發現藝術之美。小學生內心十分純潔,又如一張白紙一樣,需要自己涂抹,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愛心滋潤美術教育,為美術教育注入愛的靈魂,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快樂的回憶》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各種資料,指引學生及時了解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進行感知,并引導學生學會感恩、與人相處、愛護家人朋友,將這些美好的瞬間融入到課堂上,引導學生將自己美好的回憶畫出來,這樣學生就會對生活中的美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逐步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在教學中以身作則,通過親身示范帶給學生心靈上的引導,如微笑、鼓勵的言語等,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注重引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生活與美術教學的結合,并用愛心滋潤美術教育,引導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美術課上,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藝術修養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吉向真.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151.
[2]劉雅軍.簡述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1):163.
[3]于朝陽.探析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中華少年,2017(25):212.
[4]陳其信.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東西南北:教育,2017(1):207.
[5]楊進.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J].新課程(中),2016(3):115.
[6]李倩.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上),2016(7):170.
作者簡介:王海英,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淗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