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時期不僅是傳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基礎階段,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黃金時期。學習音樂對培養人的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創造力被認為是人才競爭的核心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小學音樂教學更應該與文化創新教育相結合,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闡述了文化創新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育的必要性,并針對當下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探索文化創新融入小學音樂教學舉措。
關鍵詞:文化創新教育;小學音樂教學;舉措
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推行,我國小學教育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絕大部分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小學音樂教學是一項藝術類學科,更是一門兼具教育和啟發意義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成績因不會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造成影響,往往被忽視,如今小學音樂課堂上傳統教學方法仍然盛行,對新課程的改革和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影響。因此,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地位應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將文化創新教育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
一、 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文化創新教育的意義
(一) 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
新時期音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出發點,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我們需要充分發揮
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將文化創新教育的理念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緩解壓力,更利于促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音樂、情感、游戲的全身心投入,實現共同培養快樂教學與綜合素質的目標。另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文化創新教育,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記憶力和音樂感受力也能充分激發,從而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價值進行更深入的了解,輔助學生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進而實現提升綜合素質的目標。
(二) 滿足學生的音樂需求
將文化創新教育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滿足學生對音樂的向往與需求,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主動興趣,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活動,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樂趣。這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培養人文素養。通過創新傳統音樂教育,使得音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音樂教學活動內容得到豐富,學生在音樂中能更好體會音樂文化魅力。可以幫助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與發展空間,通過加強對性格內向同學的引導,使其共同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從而讓其找到自身的價值。
二、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文化創新教育的現狀
(一) 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音樂教學過程以老師講解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形式枯燥,教師授課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不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導致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低下,實現教學目標困難。長期以來,不利于培養音樂教學人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能隨著時代的改變改革音樂教學,使得教學理念落后,學生對音樂教學難以提起興趣。
(二)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
當前絕大多數小學音樂教師都是經師范教育培養,仍然沿襲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加只重視升學考試中必考的語文、數學等課程,對音樂學科重視不足,極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當前,仍然有部分學校未將音樂課程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之中,使得小學音樂創新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師和學校忽視音樂教學的作用,難以實現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發展。
三、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文化創新教育的舉措
(一)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兩個缺一不可的主體。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既不能讓教師唱“獨角戲”,更不能不管不顧、自由地放任學生,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教師需要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使開展創新教育得到保證,發揮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改變固有的教育方式和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達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效果。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審美觀,對教室進行針對性布置及美化,對課桌椅擺放的方式進行創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揮。例如,魯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材《潔白的冬天》,白雪皚皚的場景被布置到教學環境中,再利用多媒體等現代設備播放下雪的畫面,使學生如親身體驗般地感受到“瑞雪兆豐年”的喜悅,從而在學習中保持更積極、更熱情的心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二) 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
音樂是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帶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更能給學生創造感受美的空間及平臺。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進行音樂創造。選拔教育并非小學教育的特點,而更應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學生整體鑒賞力和創造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小學音樂教育不僅可以立足于學生的音樂情感,運用創新的思維,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創造性的學習更需要在小學音樂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建議的學生應受到鼓勵,進行音樂創造,寓教于樂,豐富學生音樂創新素養,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正確發展。
(三)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鑒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在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之間有所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會出現較大的差異。為此,教學要有較大的開放度和彈性,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思維模式轉變,發揮現代教學模式的優勢,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所提高。例如,在欣賞傳統民樂《月光下的鳳尾蝶》時,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利用表演,講故事等方式展現自己對此音樂作品的理解,增強學生信心,享受音樂的快樂,從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并釋放潛能,達到嘗試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四、 總結
文化創新教育對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音樂教學課堂是學生提高創造力的重要平臺,小學音樂教師必須了解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貫穿整個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周莎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8(8):25-26.
[2]陳可可,高菲.中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探究[J].戲劇之家,2018(8):195.
作者簡介:劉燕,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海市海勃灣區第八小學。